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智能后视镜行业分析报告 >> 智能后视镜行业政策及环境

智能后视镜行业政策及环境

2020-12-04 14:27:23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智能后视镜是行车记录仪、车载导航、倒车影像等汽车电子的另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2019年我国智能后视镜市场总量超过1400万台,年出货量超过10万套的厂商大概在10家左右,以下是智能后视镜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智能后视镜行业政策及环境

  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培养消费者形成了对移动互联产品的消费习惯甚至依赖,根据智能后视镜行业分析数据,55%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车载智能系统可以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46%的受访者对汽车智能化充满期待,另有42%的受访者表示车载智能系统是未来的趋势。

  智能后视镜行业政策及环境指出,2015-2019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呈高速增长态势,由1.3亿辆攀升至2.1亿辆,创造了庞大的汽车后市场需求(如车载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用品、保险办证、维修保养与贴膜改装服务等)。智能后视镜是车载电子产品的重要细分领域,在汽车后市场潜在需求巨大的背景下,智能后视镜增量市场空间巨大。2015-2019年,我国智能后视镜行业市场规模(按销量计)由600.3万台增长至1865.7万台,年复合增长率为32.8%。

  从出货量来看,我国智能后视镜出货量一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但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2015年之前,智能后视镜的每年新增出货量超过100万台,进入2019年,整个智能后视镜的出货只有1410万台,只比2018年上升64万台。

  从市场角度来看,智能后视镜嫣然已经杀成红海了,厂商对它的热情如喷发的火焰山,这样就导致厂商的蜂拥而至,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体验不好,产品体验无差异化。而产品价格虚高,导致消费者观望者居多,真正买单者很少。目前车联网的接入方式有很多种,比如OBD盒子、车载Wi-Fi等等,但这几种方式表现出的功能过于单一、缺乏用户粘性、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对车内空间占据过大等问题始终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集中在了汽车上重要的两块屏幕:后视镜和大屏导航产品身上。

  目前,我国主流智能后视镜产品中,中端产品(800元)以上,除了传统记录仪和导航功能外,仍然是向5.5-8“大屏发展,向车联网概念方向发展。功能不外乎声控大屏、3G/4G+热点分享、前后高清双录、语音交互4.0、微信互联交互、语音备忘提醒、实时远程监控、蓝牙通讯、wifi+FM发射、一键抓拍、在线音乐、电子狗测速、微信查车、红外夜视等。由于绝大部分功能家家都一样,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两大功能,一是夜视,二是ADAS,而低端产品则功能比较单一,以行车记录为主。

  2020年被称为“智能后视镜元年”,预计在这一年智能后视镜的专利申请数也达到最高点,2020年有关智能后视镜的申请数量达132项。预计主要智能后视镜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省份,广东及江浙沪地区也将是我国智能后视镜的主要生产地区,将约占我国智能后视镜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以上便是智能后视镜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智能后视镜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智能后视镜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