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数据中心 >> 行业数据 >> 2016年上半年suv整体市场销量占比数据

2016年上半年suv整体市场销量占比数据

2016-07-29 09:15:24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相比前两年鼎盛时期成绩而言,中国品牌SUV在2016年上半年的整体市场表现可谓是大不如从前。长安CS75、北汽幻速S3、众泰T600、江淮 瑞风S3、长安CS35等车型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我们可以发现,自2016年4月起,SUV销量榜单前十中,自主品牌仅占4个席位,合资品牌的数量首 次超过了自主品牌,5月和6月份自主品牌优势再度下降,所占席位已由巅峰时期的8款降至3款,而且中国品牌SUV车型在SUV细分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存在着轻微的下降。

  汽车消费市场容量有限,而且向来就是个此消彼长的守恒圈。可以说,中国品牌通过价格优势所维持的市场局面正在被合资品牌加速布局的SUV车型逐渐破解。那么为啥中国品牌SUV目前开始略显疲态?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同质化现象严重,各中国品牌SUV之间的“价格战”已经开始白热化。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品牌在售的SUV车型为62款,而到2015年,自主品牌在售的SUV产品迅速扩充到了110款,2016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40款上下的SUV车型。毫无疑问,中国品牌如此密集地推出新车型,而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的研发水准均不高,自然很难保证其产品有持续的竞争力。

  当然,以北京现代为代表的合资企业纷纷加大了促销力度,市场有所下沉,这对主打性价比的中国品牌SUV车型也产生了足够大的冲击。比如起亚狮跑和 ix35,它们的市场终端售价已经降到了12万左右,并开始与中国品牌SUV车型混战。而一旦合资品牌SUV车型与中国怕屁SUV车型价格接近,消费者往 往更倾向于选购合资品牌的产品,这就明显的说明了中国品牌普遍在技术实力和品牌溢价能力上和外资品牌存在较大差距。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合资品牌对中国品牌 SUV发起价格战,中国品牌的抵抗力不会太强。或许就是发现了中国品牌目前这样的市场劣势,大众汽车所开启的全新廉价车品牌计划将于两年内发布两款SUV,届时将不可避免地和中国品牌SUV车型一战。

  是否中国品牌SUV正在复制此前其在轿车市场的境遇,即通过迅速的产品和价格优势开拓市场,而随后的“内部厮杀”和合资品牌的“下探反攻”,中国品牌便会 惨遭沉重的打击?至少在我看来,现阶段中国品牌只要抓住了微面SUV化风潮和中型SUV市场这个增量市场,就能够为技术研发和拳头产品的打造赢的时间,最 终形成抵抗合资SUV车型降价攻击一股中坚力量。

  微面车型SUV化

  早在前两年,北汽就基于后驱微面平台开发了幻速S3,市场表现相当不错,上市以来的平均月销辆超过了1万。而前不久,长安CX70采用了和幻速S3 相同的 策略,用欧诺平台开发,采用前置后驱布局,并且提供7座版本的车型,但是块头明显要比幻速S3大不少,上市不到不到2个月的时间,月销已经逼近1万辆大关。

  SUV汽车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上述说到的这两款跨界于SUV与MPV领域、由微面底盘开发七座SUV车型,的确满足了对“微面型”SUV车型有着刚性需求的二三线市场,毕竟这些细分客 户的消费能力有限,对产品的核心消费诉求是皮实耐操,而且能装东西。再加上不到8万元左右的价格,就能够买台块头这么足7座SUV,开出去的面子感恐怕要 完爆同价位的轿车,想必这就是SUV化的微面车型能够火起来的真正原因。

  凭借微面平台成本优势,如果将其打造成为SUV车型,既能做到把价格控制在6-10万区间,又可以轻松做到7座布局空间,从而切出一个新的蓝海市场,何乐而不为?

  中型SUV市场

  中型SUV细分市场发展迅猛,整体销量持续攀升,逐渐成为新蓝海,2016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近59%,市场潜力很大,尤其是尚处“蓝海”的7座 SUV车 型。而目前主打该级别的中国品牌SUV很少,此外,合资品牌在该细分市场布局的车型也并度多见,算是为中国品牌SUV车型提供了机会。

  而且,一直以价格较低、空间较大取胜的中国品牌SUV,在布局中型SUV的过程依然可以主打性价比的优势,凭借更大的车身尺寸跨级竞争合资品牌更低级别的车型。因此,在小型和紧凑型SUV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汽车企业应该着力发掘中型SUV细分市场的潜力。

  2016年下半年,中国品牌的中型SUV将扎堆上市,比如说大迈X7、传祺GS8、风行SX6、金杯蒂阿兹、众泰SR8、力帆X80、川汽野马T80等,届时就看它们的销量能否搅动SUV市场了。

  中国品牌比合资品牌更懂国内消费者的真实需要,而且对市场的反应更为迅速。即便合资品牌在研发、技术、品控、管理上有其先进之处,但在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性上,的确是很难与咱们本土车企相匹敌的。其实不论是将微面转化为SUV,还是主推中型SUV车型,都是厂家作出突破市场的一种方式,关键还是在于能否凭 借让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力取得先机,拉出时间空档为日后的技术升级做储备,并在大浪淘沙式的汽车消费市场中保留一席之地。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