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现货市场出现高速增长,主要因为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在寻求转型升级过程中,逐渐发现平台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工业电商的发展相对滞后。为了满足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许多产业资本开始投资平台建设。
商务部等五部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转型升级绩效较好的百亿级专业市场和千亿级综合市场,建设一批平台化示范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总交易量达28.96万亿元,2016年全年成交额有望超43万亿元。
2015年我国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总交易量达28.96万亿元,2011年-201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35.4%。现货品种包括贵金属、农产品、化工产品、产权等多个大类在内,交易品种超过200种。
其中贵金属交易量占比最高,2015年交易量为19.29万亿元,占总交易量的66.6%,且近5年来交易量占比均稳定高于65%。
2016年,贵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在此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场成交快速放大,上半年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总交易额达90万亿,同比增长41%。
据《2016-2021年大宗商品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分析,全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共有1570家,其中僵尸交易中心的数量可能过半,所谓僵尸交易中心即指业务停滞或半停滞的交易中心。除去僵尸交易中心,其他正常运营、开展金融服务的约有70家,占总量的10%左右。
现货市场投资者门槛相对更低、交易时间更长,将取得更为优异的增长,2016年大概率延续快速增长,预计增速在50%以上,以此推算现货市场全年成交额或超43万亿。
现货交易市场一般保证金比率为7%-15%不等,津贵所的实际保证金比率一般为8%-15%不等。现实中,部分交易商及交易所为吸引投资者、活跃交投,实际要求的保证金比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