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数据中心 >> 行业数据 >> 9月份SUV销量排行榜:中国品牌优势明显

9月份SUV销量排行榜:中国品牌优势明显

2016-10-21 14:24:42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伴随着金九银十的热潮,SUV细分市场的增长势头凶猛,9月销量同比大涨58.4%至88.1万辆。如下图中9月份SUV销量排行榜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品牌SUV车型的优势较为明显,前十车型中,中国品牌SUV占据6个席,包揽冠亚军,美系、德系、日系和韩系则分别占据1个席位。

9月份SUV销量排名

  韩系SUV势微

  就9月份SUV销量的排名情况来看,韩系SUV销量最好的全新途胜占据了销量榜的第10位,但其它车型,如ix25、KX5、智跑、ix35、KX3,等产品排名都在40名开外。由于产品力相对比较落后,ix35销量早就不比当年的光彩,其9月份6846的月度销量同比下跌31.7%;回想当年,ix25是韩系品牌中难得有资格加价提车的车型,但现在的表现无疑如其代言人都教授一样,成为快要过气的产品,其9月份7760的销量只能够算是差强人意了;至于KX5、智跑、全新胜达等车型也因为同质化的产品力、错误的定位而陷入囧境。

韩系SUV销量排名

  汽车市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将视角拉到2016年的前三季度来看,SUV市场格局正在遭遇持续性的冲击,以日系和中国品牌为代表的SUV以强势增长的态势步步逼退韩系车。如下图所示,韩系SUV的市场份额占比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走低。

韩系SUV销量占比

  为啥韩系SUV陷入市场竞争的颓势之中?究其原因,当然不仅仅是由于中国品牌SUV车型在品质控制、外形设计、技术实力等方面的持续进步,使得素来以性价比为主要为卖点的韩系SUV市场被主流中国品牌SUV产品大量抢占。本质原因还是在于自身产品竞争力缺失,随着中国品牌SUV的向上发力和德、美、日系产品下探攻击,韩系SUV单纯凭借所谓的性价比难免会招架不住。因此,若韩系SUV市场想打翻身仗,还是得坚持精品导入的产品策略,毕竟“三代同堂”的把戏在目前竞争愈发激烈的SUV市场已经很难玩得转了。

  日系SUV强势反攻

  日系车在SUV领域的布局较德系和美系车来说要早,前几年的RAV4和CR-V那会还开创了SUV界加价的风潮,但随着其它车企的跟进和竞争的加剧,难免稍陷颓势。今年,以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为首的二大车企引领日系SUV逐渐强势复苏,奇骏、CR-V、逍客、等车型长期占据销量榜的前列。从今年前三季度的销量数据来看,日系SUV走势还算不错,销量占比在16%上下徘徊,并成为国内合资SUV中占比最大的派系。

日系SUV销量占比

  细看9月份日系SUV市场的销量榜单,各车型的排位变动并不算大。前两个月的网红CX-4把销量稳在了5K左右,而逍客是个明显的变数,它自换代上市半年多以来,随着产品口碑的逐渐深化,销量已持续高涨,并如一匹黑马般的攀升到了15万级SUV市场销量冠军的位置,9月份更是以月销15412辆、同比增长384.8%的姿态,挑落了缤智和XR-V这两员虎将。仔细想想,这背后已经透露出一个趋势,那就是国内的小型SUV市场消费已经开始从追求数量型消费向追求质量型消费升级。

日系SUV销量排名

  85后年轻消费群体是追求个性、追求物质的一代,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大车情有独钟,为其量身定做的小型SUV产品已经成为汽车市场中的主流产品。并且,这一市场正从初级消费市场向成熟消费市场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年轻消费者对于一款小型SUV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想要俘获他们的内心就得凑足出色的外观、够用的空间、尚可的通过性、不错NVH的控制等诸多要素。而且增购和换购人群也将持续增长,并全面拉动汽车市场消费结构走向升级,小型SUV市场当然也是如此。

小型SUV销量占比

  占据整个SUV市场销量近四分之一的小型SUV市场还大有可为,在各合资车企中,目前日系品牌已经提取得了领先地位,美系和法系局面不利,德系尚未更进。可以说,该细分市场发展到现阶段,消费升级已成为各入局车企们所必须要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而逍客算是一个不错的研究对象。窃以为,逍客这款SUV产品,最妙的是“配方”,即奇骏紧凑级SUV平台 主流小型SUV尺寸 高品质格调,也正是凭借着这样有点越级切入小型SUV的产品定位,它不仅常年在欧洲夺得销冠成绩,同时也越发地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

  中国品牌SUV继续大爆发

  这两年来,中国品牌在SUV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方面的进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长安CS75、 哈弗H6、传祺GS4、吉利博越、荣威RX5等产品已经成为各自厂家的代表车型。9月份,H6实现53268辆的销量成绩,创下上市以来的销量纪录,GS4强势上升势头不减,稳住了广汽SUV销量担当的角色,长安旗下的各款SUV表现比较均衡,均超过或接近一万辆的月销规模,CS系列的SUV产品矩阵持续跑马圈地,博越14053辆的成绩也可谓是稳中求进……

中国品牌SUV销量排名

  总的来说,哈弗依旧是一副常胜将军的派头,吉利汽车更上一层楼,长安汽车出现了大幅反弹,而广汽、上汽、北汽等国家队也有着不俗的高增长。而从前三季度的销量占比来看,在经历了上一个季度的轻微下滑后,中国品牌SUV已经回暖,9月份的销量占比直逼60%,占据了SUV市场的大半边天。

中国品牌SUV销量占比

  中国品牌SUV抓住了国内汽车消费市场下沉的机会,销售渠道在中西部地区及三四线城市持续蔓延,并以高性价比SUV和合资SUV形成市场错位,可以说,中国品牌SUV的核心优势依旧是低成本。合资车企目前尚未在三四线城市的销售网点做深度布局,而这样的市场区域对于中国品牌SUV而言存在着巨大市场增量的潜力。而且,我们已经看到哈弗在坚持品牌向上、奇瑞在韬光养晦、吉利在做技术升级,相信只要中国品牌SUV保持在既往的低价格的基础上发力品质和技术,咱们中国品牌SUV车型中的强势产品将会得到更普遍的认可。

  美系&德系SUV稳中求进

  今年的前三季度,美系和德系SUV的销量占比走势比较平稳,法系和韩系SUV下滑的销量被吸纳到美系和德系阵营的并不多,总体略有增长。Q5、途观、Q3、昂科威、锐界等老选手稳扎稳打,新秀X1、自由侠、XT5等征战沙场,填补了派系内那些由残兵游勇所造成的市场缺口,并扮演着开疆拓土的角色。9月份的销量数据显示,美系和德系SUV的排位和销量变动并不大,没有啥冲破现有SUV市场格局的车型。

美系、德系SUV销量占比

  今年美系SUV中比较热闹的品牌当属Jeep了,我们可以看到它在国内的SUV市场中频频落子,自由光、自由侠已经推出国产的版本,而且据称全新指南者也将于第四季度在国内上市、如此这般,广汽菲克在一年内便布局3款全新SUV,步子迈的确实有点大。自由光的销量基本上稳在八九千台的样子,而自由侠相对就比较惨淡了,9月份的销量为3K多点,实在对不起红红火火的小型SUV市场。长安福特旗下的翼虎小改款后,9月份的销量一般,亮点还是在于锐界,12400的月销量甩了汉兰达不小的距离,唉,谁让人家汉兰达产能不争气呢?至于上汽通用吧,昂科威早已干掉途观成为了合资SUV的销量冠军,昂科拉在换代后销量略微有点涨幅,创酷和科帕奇早就过气了,XT5作为月销破5千辆的豪华SUV,表现倒还不错。

美系SUV销量排名

  今年的前三季度,主流德系车企在SUV方面的动作并不大,印象中只有新X1闹腾了一阵,新一代X1作为宝马家族的第一款前驱平台的车型,表示自己不想跟GLA和Q3一起玩了,虽然UKL前驱平台、1.5T三缸、非电子挡杆这些东西略有槽点,但人家加长了啊,不仅从外观上容易让人错觉是一辆X3,且后排空间和后备厢空间够大,的确从功能性和实用性上高效地满足了中国家庭用车需求,9月份卖了6479台,这样的成绩应该还有进步的空间。哦,差点忘了宝沃BX7,作为一个祭出德系旗号的“新”品牌SUV,上市后居然能够保持四五千的销量,确实让人有些惊讶。

德系SUV销量排名

  大众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在国内仅投放了一款SUV途观,表现一直比较强势,即便到了生命周期的末端,9月份依旧能够拿到22510辆的销量战绩,不愧为传说中的神车。据相关报道,上汽大众的途观L或将于2016年底的广州车展上市,这应该算是德系SUV年内吸睛度最高的新品了,我只想问,这位兄弟在欧洲能否干过逍客,于国内能否挤昂科威下台重回合资SUV销冠的宝座?更多相关行业信息可查阅《2016-2021年中国SUV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价值预测报告》。

  现阶段,虽然SUV市场的红利被逐渐透支,但目前依旧处于“泛蓝海”的时间段,只不过有点“飘红”而已,按照目前的态势发展下去,距离SUV产品销量占据乘用车市场销量半壁江山的预期还有一段时间。在结束传统的6、7、8这三个月的淡季之后,今年车市的“金九”的成色十足,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消费者会继续向SUV市场释放充足的购买力,而且小排量购置税减半政策将在即将退出之季发挥最大的效用,进一步刺激SUV市场销量增长,可以预见的是,2016年底势必出现“翘尾”现象。

更多SUV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SUV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