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中国在世界造船业占有率达30%,是名副其实的造船大国。但2016年由于行业结构调整实现优胜劣汰,将近75%的造船厂已关停。受此影响2016年中国三大造船指标全面下降。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造船完工量为353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6%。2016年中国承接新船订单量为21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6%。截至2016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99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9%。
2016年1-11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有145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75.7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船舶建造业3421.9亿元,同比下降3.1%;船舶配套业936.1亿元,同比增长0.8%;船舶修理业184.7亿元,同比下降4.6%;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675.5亿元,同比增长15.3%。
2016年1-11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7.4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船舶建造业123.1亿元,同比增长5.3%;船舶配套业51.8亿元,同比增长18.2%;船舶修理业5亿元,同比下降35.2%;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亏损41.9亿元。
2016年1-11月,中国船舶出口金额为215亿美元,同比下降19.4%。中国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合计122.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7%。中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仍然是中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地区。中国向亚洲出口船舶金额为100.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7%;向欧洲出口船舶金额为40.1亿美元,占21%;向拉丁美洲出口船舶金额为15.4亿美元,占7.2%。
2017-2022年中国造船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2017年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二手船(含海工装备)市场规模较大,船舶营运能力和造船产能过剩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预计2017年新造船市场形势难有明显起色,全球新船成交量在3000万~40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装备成交量约为100亿美元,但新船价格有望止跌企稳。受在手订单大量交付的影响,油船、散货船和大型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市场总体仍将处于低位,化学品船、支线箱船、滚装船和豪华邮轮等细分市场将继续保持活跃。国际原油价格仍将低位徘徊,钻井装备市场继续低迷,生产装备市场有望小幅增长,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难有明显好转。
综上所述,2017年在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以及去产能,促进尖端海洋设备及高附加值智能船舶等政策环境下,中国造船产业竞争力提升,行业形势或将有所好转。
更多造船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造船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