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数据中心 >> 行业数据 >> 2016年可穿戴设备出货增长25% 小米第二市占率15.4%

2016年可穿戴设备出货增长25% 小米第二市占率15.4%

2017-03-06 13:50:47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可穿戴设备行业最近两年似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遭到了市场寒流,全球知名可穿戴设备厂商的财报并不乐观,下面关注一下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数据。

  近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快两年的运动手环/手表厂商Fitbit公布的季度财报显示,2016年的最后三个月里,Fitbit一共卖出了650万支运动手环或手表。相比2015年第四季度的820万支,销量降低了20.7%。不仅仅是Fitbit,其他可穿戴设备厂商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微软、英特尔、苹果、三星,都已经做好了可穿戴设备销量下降的准备。

  在这个可穿戴寒冬中,各个企业步履维艰。据了解,微软方面暂停了智能腕带的销售;英特尔则会收缩可穿戴设备业务,而Apple Watch第三季度的销量同比暴降71%,甚至三星也一度宣布退出智能手表领域。

  市场分析机构IDC去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可穿戴式设备的“总体出货量较2015年同期大幅缩水51.6%”。有业内专业人士分析,健身手环行业之所以陷入挣扎,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已经变成了附属配件,而并非必备产品。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数据,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390万台,较2015年第四季度的2900万台增长16.9%。

  尽管去年经历了几个糟糕的季度,市场份额也全面下滑,但Fitbit依然是智能穿戴领域的王者。科技巨头有望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的主导地位延续到智能穿戴市场,但小型企业也在逐渐发力。去年第四季度位居行业首位的仍是Fitbit,其次为小米,苹果位列第三。

可穿戴设备2016年第四季度出货量

  可穿戴设备2016年第四季度出货量

  Fitbit市场份额从2015年第四季度的29%降至2016年第四季度的16.2%,降幅为5.8个百分点,该公司上季度出货量为650万台,较2015年同期减少190万台。IDC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该公司仍然把主要精力投在美国,但这里的健身手环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小米份额同比增长6.1个百分点,从9.1%增至15.2%,出货量增加260万台,总数达到520万台。该公司使用价格低廉的健身手环主打低价战略。虽然正在抢夺Fitbit的份额,但小米的成功仅限于中国——IDC认为,该公司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品牌认知度,难以拓展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苹果份额下滑0.5个百分点,从14.4%降至13.6%,但出货量增长50万台,总数达460万台。这也是苹果在智能穿戴市场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主要得益于Apple Watch 2降低了入门价格,而且包含了GPS。

  Garmin的份额萎缩1.4个百分点,至6.2%,三星增长0.9个百分点,至5.6%。这两家公司较竞争对手两位数的市场份额均大幅落后。

  Fitbit、小米和苹果都是市场领导者。Garmin和三星虽然仍然位居前五,但仍有可能被取代。

可穿戴设备2016年全年出货量

  可穿戴设备2016年全年出货量

  “与任何一个科技领域一样,智能穿戴市场也在改变。”IDC研究经理拉蒙·拉马斯(Ramon Llamas)在声明中说,“基本的智能穿戴设备最初都只能计步,但现在逐步进化成多功能设备,集多种健身和健康功能于一体,增加了智能手机通知。这足以模糊多数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界限,导致第一代智能手表甚至不如多数健身手环好用。与此同时,智能穿戴设备也在进步。健康和健身仍是重点,可一旦这些设备与蜂窝网络连接,预计就将提供独特的应用和通信功能。这也将解决另外一个关键问题:将这些设备从智能手机上解放出来,创造独立体验。”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可穿戴设备市场走向尚不清晰,市场上的各大厂商都在不断推出同类型产品,不过,未来厂家将会根据市场情况作出调整,总体来说,可穿戴设备行业仍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更多可穿戴设备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可穿戴设备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