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购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包括:
1)逆回购行业内部的竞争。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几种:
一是行业增长缓慢,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激烈;二是竞争者数量较多,竞争力量大抵相当;
三是竞争对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致相同,或者只少体现不出明显差异;
四是某些企业为了规模经济的利益,扩大生产规模,市场均势被打破,产品大量过剩,企业开始诉诸于削价竞销。
2)逆回购行业顾客的议价能力。行业顾客可能是行业产品的消费者或用户,也可能是商品买主。顾客的议价能力表现在能否促使卖方降低价格,提高产品质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务。
3)逆回购行业供货厂商的议价能力,表现在供货厂商能否有效地促使买方接受更高的价格、更早的付款时间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逆回购行业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竞争对手指那些可能进入行业参与竞争的企业,它们将带来新的生产能力,分享已有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结果是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售价下降,行业利润减少。
5)逆回购行业替代产品的压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满足同样需求从而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竞争压力。
逆回购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是分析逆回购行业市场竞争状态的研究成果。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为取得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通过竞争,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研究逆回购行业市场竞争情况,有助于逆回购行业内的企业认识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并掌握自身在逆回购行业内的竞争地位以及竞争对手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中信证券:央行大幅放量逆回购可能旨在强化其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预计后续资金利率中枢将进一步向其靠拢(20240718/10:06)
中信证券表示,7月16日央行开展大额逆回购净投放操作,引起市场关注。回顾历史上MLF回笼而逆回购放量阶段的资金面走势特征,多数情况下资金利率逐步回落至税期前的中枢。 另一方面,对比2019年4月和2022年11月的情况,今年三轮“缩长放短”操作中资金利率中枢与逆回购利率利差更为稳定,结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对于逆回购利率主要政策利率地位的表述,央行大幅放量逆回购可能旨在强化其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预计后续资金利率中枢将进一步向其靠拢。
证券时报:增设隔夜正逆回购操作 有助于逐步收窄利率走廊(20240709/07:07)
7月8日,央行宣布从即日起,在每个工作日上午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视情况在工作日16∶00—16∶20时段开展临时正、逆回购操作,期限为隔夜。央行此举意在更好稳定市场流动性的同时,再次向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新步伐。最为关键的是,央行还为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利率设立上下限,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个基点和加点50个基点,按照当前政策利率测算分别为1.6%、2.3%,利差为70个基点。而现行的以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为上廊、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下廊的利率走廊利差达到245个基点,较宽的利率走廊使得市场对央行的利率调控合意区间不是特别明晰。随着金融总量目标淡化,转以价格型调控为主,隔夜正、逆回购操作利率上下限将发挥类似利率走廊的作用。央行借此操作将逐步收窄现行利率走廊,在约束短期市场利率波动幅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工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向市场释放更为明确的政策利率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