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行业变革与政策驱动下,中国客车产业正经历深度转型。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868)近期披露的年度报告显示,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35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净利润虽仅录得839万元,但同比降幅显著收窄。这一成绩单既折射出客车行业复苏迹象,也暴露出企业仍需突破的关键瓶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客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从经营数据看,安凯客车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幅度大幅缩减至5500万元,较上年减亏超亿元。这得益于国家"十四五"新能源规划的持续落地,其核心产品电动客车在城乡公交、景区接驳等场景渗透率提升。据行业监测数据显示,国内12米以上新能源客车订单量同比上涨37%,而安徽地区凭借产业集群优势,已成为全国第三大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尽管近三年营业收入从17.8亿元增至21.46亿元,安凯客车的归母净利润持续为负,累计亏损超6.7亿元。这种"增收不增利"现象在客车行业具有典型性: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单车成本增加5%8%,而新能源补贴退坡使企业平均利润率下降至不足2%。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资产负债率从97.7%的历史高点降至72.86%,显示财务结构正在改善。
在行业洗牌背景下,安凯通过股权重组与11家参股企业的协同布局,推动供应链垂直整合。其控股的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在轻量化车身技术领域取得突破,2024年成功中标多个城市公交采购项目。但数据显示,国内客车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65%,行业集中度CR3仍低于40%,意味着资源整合仍有较大空间。
从销售网络看,安凯在华南市场的营收贡献占比提升至38%,广州、深圳等城市地铁接驳专线建设带来新增量。反观北方市场受冬季续航影响,新能源客车推广进度滞后15个百分点。这种区域性差异或将持续到2025年补贴政策退出节点。
总结来看,随着碳达峰目标临近和智能驾驶技术突破,中国客车产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口。安凯等头部企业通过产品迭代与资本运作实现财务指标改善,但行业整体仍面临盈利模式重构的挑战。预计2025年新能源客车市场规模将超8万辆,政策红利窗口期或催生新一轮市场格局重塑。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平衡技术创新投入与成本控制,将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变量。
更多客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客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