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3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8%,其中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正在成为行业转型核心方向。在这一背景下,广西壮族自治区以政策创新为引领,通过系统性规划推动水库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在保障水域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探索渔业高质量增长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渔业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广西明确将依法优化水库渔业发展空间布局,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手段确保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评估水库面积、水质及承载能力等指标,精准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避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管理方式。针对不同水域特点制定差异化方案,推行"一库一策"管理模式,既保障渔业产能又严守生态红线。
为提升水库资源利用效率,广西计划打造规模化大水面生态渔业增殖示范基地。重点发展不投饵的"人放天养"模式,优先投放鲢鱼、鳙鱼等滤食性品种,通过生物净化改善水质。政策严禁使用药物及非本土物种进行养殖,从源头杜绝生态风险。这种以水生生物自然循环为核心的养殖方式,预计可提升水库渔业资源利用率15%以上。
广西探索建立"四方两股一体化管护"等创新模式,整合政府、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多方力量,形成权责明晰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完善渔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鼓励发展集养殖加工、冷链物流、休闲垂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业态。这种模式将推动库区周边渔民人均增收超20%,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自治区建立多部门协同会商机制,持续加强水库水质监测和执法监督力度。通过定期评估水域生态承载能力动态调整养殖规模,在保障渔业产能的同时确保库区生态环境稳定。政策要求所有养殖活动必须符合绿色生产标准,对违规行为实施"发现即整改"的严格管控。
广西将加大渔业领域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支持建设区域性水库生态渔业公共品牌。通过开发智慧渔业管理系统提升资源管理效率,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支持产业升级。预计到2025年,全区大水面生态渔业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综合效益翻番。
总结:广西此次政策体系的构建,标志着我国南方水库区正从传统养殖模式向绿色生态渔业加速转型。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联动发力,既破解了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又为全国水库区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范本。这种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渔业发展模式,将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路径。
更多渔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渔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