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科技创新成福建现代渔业强力引擎 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将破万亿元

科技创新成福建现代渔业强力引擎 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将破万亿元

2017-01-01 11:37:44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福建是海洋大省,“十二五”时期,福建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基础,海洋生物科技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次突破,科技创新已成为福建现代渔业建设的强力引擎。

  据了解,在福建泉州湾畔,规划用地9.7平方公里的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从前端的渔业捕捞、海产品加工到中端的海洋生物活性物提取,再到末端的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保健品、精细化工产品等,初步形成完善的海洋生物科技企业集群,涌现出华宝、飞通、万弘海洋等一批优势企业。

  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内,华宝海洋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所承担的“医药级高纯度氨基葡萄糖盐酸盐”项目,以蟹虾壳获得的甲壳质为原料,通过创新的关键技术生产出医药级高纯度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产品全部外销欧美国家。“通过海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将提升石狮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助推海洋渔业健康持续发展。”石狮市海洋渔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泉州湾区”的重点产业之一,泉州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正走上快车道,发展势头强劲,产值近百亿元(人民币,下同),获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初步形成以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为代表的一批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

科技创新成福建现代渔业强力引擎 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将破万亿元

  实际上,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福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2021年中国海洋渔业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2015年海洋高新产业总产值256.54亿元,增加值为67.65亿元,约占全省高新产业增加值的2.6%。截至目前,福建已形成以厦门海沧生物医药港、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聚集区。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将继续围绕环三都澳、闽江口等重要海湾,顺应海洋产业发展趋势,立足各主要海湾的区位、港湾资源、产业发展基础,把海洋产业规模扩张与空间布局优化相结合,强化优势集聚、合理布局和差异化发展,以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及特色品牌为带动,加强海陆联动、港城联动、海湾与海湾联动,着力延伸产业链和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集聚发展高端临海临港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构建起各具海湾特色、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海洋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合理、优势集聚、联动发展的海洋经济密集区,使六大海湾区域成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福建省六大海湾经济区域发展规划:

  环三都澳区域。要发展壮大军民兼容的特色产业体系,科学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主动承接长江三角洲和台湾等地区产业转移,着力打造溪南、赛江、漳湾、沙埕等临港工业片区,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油气储备等临海产业,提升现代海洋渔业,积极培育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设备等海洋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港口物流等海洋服务业,推进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闽江口区域。要围绕福州新区和“海上福州”建设目标,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加快推动以罗源湾、江阴半岛为重点的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端临海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依托省会中心城市、自贸区人才集聚等优势,积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设备等海洋新兴产业和滨海旅游、金融服务、海洋文化创意、海洋环保、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构建闽江口产业集中区。坚持港区建设与园区发展有机联动,加快福州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以福州港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北部港口群,推动成为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建成连接两岸、辐射内陆的现代物流中心。

  湄洲湾区域。要推进湄洲湾南北岸合理布局和协调开发,依托港口加快发展高端临海产业,积极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专用设备等海洋新兴产业,依托妈祖文化加快滨海旅游、海洋文化创意等海洋服务业,持续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石化、能源、冶金、纸浆等临港产业,建设现代化的临港重化工基地、能源基地,大力推进泉港、泉惠、枫亭石化园区建设,打造千亿石化产业集群;开发建设莆田石门澳、东吴、东峤木材加工区等湄洲湾北岸区域,建成现代化的临海高端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浆纸及木材加工基地。加快湄洲湾港口建设,促进港口物流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链、产业群发展一体化,建成我国东南沿海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区域。

  泉州湾区域。要统筹产业、港口、城市发展,加快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总部经济带等区域开发建设,发展壮大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端临海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游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文化创意、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提升现代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港口物流业,建设渔港经济区,促进海洋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厦门湾区域。要发挥厦门经济特区、自贸区和保税港区政策优势,提升港湾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快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厦门要积极推进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滨海旅游、港口物流、金融服务、海洋文化创意、海洋环保、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提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端临海产业;重点发展厦门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漳州要积极发展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重点的高端临海产业,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港口物流等海洋服务业。

  东山湾区域。要积极承接台湾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产业转移,集聚发展高端临海产业,加快建成现代化的高端临海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积极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游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提升滨海旅游、港口物流等海洋服务业和现代海洋渔业,着力发展漳浦滨海火山休闲度假经济,建成特色滨海休闲旅游胜地。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今后五年要“发展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迈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新步伐。”

  实际上,福建发展湾区经济已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在“十二五”期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高于福建省GDP的平均增速,海洋经济成为福建经济的重要支柱;环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六大特色湾区,海洋经济密集区初步形成,有力带动福建海洋经济的发展。

  福建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何福平认为,面对海洋经济发展中国际竞争加剧的局面,福建加快推进蓝色产业升级,在持续优化传统业态的同时,要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和实现湾区经济结构的开放、资源配置能力的高效、集聚外溢功能的强大和国际交往网络的发达。

  目前,福建已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明确将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邮轮游艇业列为重点,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福建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福建官方规划,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力争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如黄茂兴所期,海洋经济将成为福建经济的新增长点。


更多渔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渔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