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交通强国战略的推进,铁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其市场化改革和产业组织模式的优化成为提升整体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2025年,我国铁路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铁路产业组织模式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方向和实施路径。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铁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资源,对提升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我国铁路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方面,铁路行业存在政企关系尚未完全厘清、市场化程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铁路行业内部的自然垄断环节与竞争性环节相互交织,导致市场化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政府债券等间接融资手段,融资方式单一,导致还本付息压力大,而直接融资手段如股票、债券等市场融资方式应用相对有限。这些问题制约了铁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亟待通过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来解决。
铁路轮轨关系是铁路运输业内企业或作业单元之间最重要的关联关系,其中“轮”代表客货运营,“轨”代表轨道基础设施。铁路轮轨关系的解构有助于明确铁路行业的自然垄断环节和竞争性环节。铁路基础设施(路网)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其建设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且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和网络经济性。相比之下,铁路客货运营服务则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属于铁路行业的竞争性环节。在竞争性环节,市场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自主定价,同时享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而在自然垄断环节,由于其规模经济性、成本次可加性以及网络经济性等特征,单一主体运营和管理的成本显著低于多家运营,更适合规避路网分割的单一主体运营和管理。
铁路市场分析显示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在铁路市场化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我国铁路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例如,美国和日本铁路采取客货分离、一方租用设施使用权的网运分离模式,通过放松管制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瑞典和法国等,则通过网运分离或上下分离的方式,推动铁路基础设施与运输经营分离,促进了铁路运输市场的竞争。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网运分离是有效破解铁路行业自然垄断与市场竞争双重属性的重要改革模式。通过网运分离,可以明确划分铁路基础设施管理和客货运输的职责,降低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为运输业务经营活动创造开放性竞争环境,推动铁路运输服务的市场化。
基于对铁路轮轨关系的分析和国际经验的借鉴,我国铁路改革应实行网运适度分离,即客网合一、货网分离。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区分铁路基础设施和货运运营的不同管理行为和特点,进一步推进铁路政企分开,激活铁路货运市场竞争活力,提高铁路货运效率与效益。具体而言,改革需要解决以下重点问题:一是组建若干新的铁路货运(物流)公司,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铁路货运业务,促进铁路与公路、水运等货运市场的相互融通;二是合理配置与使用铁路货运资产,如货运机车车辆,可以考虑由货运公司购买并独立配备人员,或组建租赁公司提供租赁服务;三是合理确定基础设施使用费,基于过往实际考虑多种因素科学确定费用标准;四是完善铁路营商环境,建立政府对铁路市场的监管机制,保障公平竞争;五是组建独立运转的铁路货运调度部门,优化运力资源配置,提升铁路货运的整体效率与效益。
五、总结
2025年,我国铁路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服务和市场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对铁路轮轨关系的深入分析,明确了铁路行业的自然垄断环节和竞争性环节。借鉴国际经验,我国铁路改革应实行网运适度分离,即客网合一、货网分离,以激活铁路货运市场竞争活力,提高铁路货运效率与效益。改革需要解决组建新的铁路货运公司、合理配置货运资产、确定基础设施使用费、完善营商环境和组建独立调度部门等重点问题。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可以有效推进铁路行业的市场化进程,提升铁路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构建交通强国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交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交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