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速,汽车行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正面临日益复杂的技术性贸易措施(TBT)挑战。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3年期间,全球共有59个国家及地区通报了累计733项汽车相关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涉及产品质量、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规定,还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汽车工业自2000年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2024年汽车出口量进一步上升至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然而,随着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日益严格,中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面临新的挑战。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14年至2023年,全球汽车行业相关TBT的通报数量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17年,通报数量显著增加,达到42项;2019年通报数量达到十年来的最高点,共108项。尽管2020年和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通报数量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一趋势反映了全球汽车市场对技术标准和法规的重视,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
汽车市场技术分析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各大洲的汽车TBT通报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亚洲地区的TBT通报数量最为突出,占总通报量的39%,其中中国、韩国和日本在汽车制造及出口方面表现突出,同时在技术标准和法规制定上也十分活跃。欧洲和北美洲分别以16%和15%的通报量位居第二和第三位,这两个地区以其严格的环保标准和高标准的安全规范而闻名。非洲和南美洲的通报数量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占比为14%和13%,这两个地区的汽车市场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市场的扩张推动了TBT通报数量的增加。相比之下,大洋洲的通报数量最少,仅占总通报量的3%,这与其市场规模较小以及汽车工业相对不发达的现状密切相关。
(一)技术创新和新兴领域的标准制定
随着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和电动化等新兴领域的标准制定成为TBT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智能网联领域,欧盟和美国表现出了明显的领先优势,合计通报数量占比达到70%。例如,2018年欧盟委员会发布了《迈向自动驾驶之路:欧盟未来交通战略》,并随后通过了修订后的《一般安全条例》,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审批程序奠定了法律基础。美国则在2014年发布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并在2022年针对无人驾驶汽车设定了乘客安全规范。在电动化领域,全球共有18个国家发布了总计52项与电动汽车相关的通报,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占36.5%和63.5%。这些通报涵盖了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关键技术,以及电动汽车整车的安全要求,还包括了充电和换电基础设施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二)全球环保趋势加严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绿色壁垒挑战。2014年至2023年间,全球汽车行业WTO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中涉及环保等关键词的数量显著增加。欧盟、美国和中国在汽车环保标准与技术法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一系列文件推动了汽车行业的环保转型。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加强其汽车环保标准,逐步完善其法规体系,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三)发展中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意识加强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汽车行业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4年至2023年间,全球发布的汽车行业WTO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中,除中国外,前十名的国家中包括了亚洲的沙特和越南,以及南美洲的巴西、智利和厄瓜多尔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TBT通报中的数量增加,显示出它们开始重视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汽车技术性贸易措施法规体系。
(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推动中国汽车标准与国际接轨。这不仅能够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认可度,还能够为中国汽车企业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同时,中国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分享中国在法规建设、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帮助发展中国家完善其汽车行业的法规体系,提升其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把握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领域的标准领先优势
随着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领域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竞争点。中国应继续加大在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推动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通过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提高通报评议能力
随着全球通报数量的增多,政府、行业和企业应加强对通报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提高评议能力。政府应加强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行业组织应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贸易挑战。企业应加强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合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同合作
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挑战不仅是中国汽车品牌的任务,也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任务。政府、行业和企业应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拓展国际市场渠道等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五、总结
2025年,汽车行业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正面临日益复杂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挑战。中国汽车产业应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在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推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同时,加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协同合作,提升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评议能力,构建全方位的应对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更多汽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汽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