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汽车市场产业分析:安徽汽车产业崛起的“密码”

2025年汽车市场产业分析:安徽汽车产业崛起的“密码”

2025-04-17 14:38:25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2025年,安徽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1月至2月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量跃居全国第一,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安徽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下形成的开放协同、互利共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从2001年全省汽车产量仅有5.7万辆,到2024年末汽车产量跨越至357万辆,安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健全与完善,以及政策支持和资本赋能的有力推动。

汽车市场产业分析

  一、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与“硬核”生态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安徽汽车产业的崛起得益于其“硬核”生态的推动。近年来,安徽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的整体布局,集聚了奇瑞集团、江汽集团、蔚来、合肥长安、比亚迪合肥、大众安徽、汉马科技等7家整车企业,形成了优质“链主”矩阵。这些企业撬动了上下游一大批供应链,造就了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全系列产品,形成了开放协同、互利共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1999年底,奇瑞第一辆轿车“风云”下线,打破了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不能自主开发轿车”的观点。2001年,奇瑞汽车进军海外市场。从2001年全省汽车产量仅有5.7万辆,到2024年末汽车产量跨越至357万辆,安徽汽车产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这种增长得益于安徽完备而“硬核”的产业生态。

  二、汽车产业链的完善与区域协同发展

  汽车市场产业分析提到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产业链和区域协同发展。上世纪90年代之后,安徽逐步以江淮汽车与奇瑞汽车形成两翼,形成了“一商一乘”的强劲双轮驱动模式,并不断强化区域优势,带动产业聚集,从双企业增长极逐步发展成为“合肥—芜湖”双城区域增长极,带动汽车产量持续高增长。

  安徽汽车产业的集聚效应显著。全省拥有规上零部件生产企业1100多家,形成了“兵团式”“阵地战”的发展态势。各市各县纷纷各展所长、加速“入链”:宣城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机及部件、橡胶及轻量化材料核心关键零部件,汽车产业相关年产值已突破600亿元;铜陵和马鞍山专注于零部件配套和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安庆以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为突破口,围绕电池、电控、电机和车身结构轻量化,力争于2025年建设成为产值突破5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池州重点发展镁铝轻合金零部件、汽车电子及功率器件、新能源电池材料三大领域;亳州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极、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配件生产企业;蚌埠在车载显示、汽车玻璃、新能源电池、车用传感器上发力;淮北聚焦陶铝新材料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新能源动力电池箱体;六安则围绕氢燃料电池产业先发优势展开布局。

  三、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抢先布局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新赛道和新风口。早在2009年,国家四部委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计划,拉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序幕。合肥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开启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时代。10多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安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初期就确定了“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强化全链条布局、全要素配置、全方位支持,围绕“链主”打造产业集群。例如,全力推进大众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比亚迪合肥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牵头投资蔚来汽车并招引其将总部落地安徽,鼓励本土链主进行增资扩产。2020年,安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尚处于起步阶段。至2023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86.8万辆。

  四、政策法规体系的健全与创新

  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创新举措。2023年底,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该条例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作为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条例》从安徽实际出发,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了诸多探索创新。例如,《条例》提出鼓励、支持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等方式,开展新能源汽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支持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汽车领域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鼓励开展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跨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

  2023年,安徽出台《关于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链主企业的培育策略,进一步加大对优质链主的支持力度,力争将省内“链主”企业进一步塑造为一批在解决方案、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使用保障和运营服务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发挥领导作用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五、基金丛林驱动产业加速集聚

  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其“基金丛林”的驱动。通过成立政府引导基金,同时撬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并以股权直接投资的方式吸引重大项目落地,逐步完善汽车产业链,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股权融资需求,精准实施招大引强、扶优扶强,重点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设立母子基金计划总规模180亿元的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已设立产业子基金13只,累计实缴到位金额38.41亿元,累计投资金额14.76亿元、投资项目34个。通过建立起多层次、多领域、全周期的资本矩阵,以基金丛林驱动产业加速集聚成链。2025年1月3日,黄山谷捷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募资总额达5.02亿元。公司专注于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及储能等多个领域。

  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批批汽车产业链企业敲响交易所的钟声。2024年,安徽新增汽车行业过会企业1家、在审企业2家、辅导备案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汽车企业5家。目前,全省共有汽车行业上市企业27家、IPO过会企业2家、在审企业1家,IPO在辅导备案企业12家。省委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联合八部门开展上市后备企业资源摸排,组建由中介机构、沪深北交易所专家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对重点汽车企业逐户走访摸排。62家汽车行业企业纳入省级上市后备资源库,占全部省级上市后备资源库14.6%。同时,推动汽车企业发债和上市公司再融资。2024年,合力叉车等5家汽车行业企业发行债券89亿元;安徽鑫铂铝业、常青机械实施再融资12.8亿元。

  总结

  2025年,安徽汽车产业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下,形成了开放协同、互利共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从2001年全省汽车产量仅有5.7万辆,到2024年末汽车产量跨越至357万辆,安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硬核”生态的推动。完善的产业链和区域协同发展,使得安徽汽车产业在全国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抢先布局,为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创新举措,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基金丛林的驱动,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未来,安徽汽车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全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更多汽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汽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