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食品其他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包装盒行业政策分析:包装盒广告业务争取政府与公众支持

2025年包装盒行业政策分析:包装盒广告业务争取政府与公众支持

2025-04-28 02:43:38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一、快递包装现状剖析

  (一)快递包装的庞大消耗

  随着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快递业务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2030年中国包装盒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15 年,全国快递服务业务量总计 206.7 亿件,年增速达 48%。如此庞大的快件数量,带来了海量的快递包装需求。仅在 2014 年,全国就消耗约 140 亿张快递运单、20 亿条编织袋、55.84 亿个塑料袋、21 亿个封套、67 亿个包装箱、114.5 亿米胶带以及 20.1 亿个内部缓冲物。

  (二)快递包装中存在的问题

  过度包装:许多快递公司的收派员在产品包装过程中,由于缺乏行业标准指导和科学包装理念,仅凭自身经验操作,导致过度包装现象严重,这不仅浪费资源,还增加了成本和环境污染。

  规格不统一:目前大部分快递企业允许客户自行包装,只要不影响货物运输,一般不会对邮件进行再次包装。即便有收派员负责打包,也是根据现有材料和经验操作,这使得各个快递公司的分拣场地堆满了各种形状、大小的邮件,给物流环节带来诸多不便。

  材料不统一:我国快递包装材料种类繁多,包括瓦楞纸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硬纸盒、塑料袋和气泡袋等,这些材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更有企业为降低成本采用劣质有害的包装材料,给用户健康带来威胁。

  循环利用率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包装材料的回收率仅 15% 左右,绝大部分包装废弃物被运往垃圾场焚烧或掩埋,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快递包装材料的高效循环利用,需要快递企业的积极推动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三)快递包装盒现状

  2003 年,中国邮政制定了邮政行业的国内邮件包装箱标准 YZ/T 0093.1 - 2003,2005 年又制定了国际包装箱标准 YZ/T 0093.2 - 2005。2009 年,国家邮政局制定了快递包装箱 GB/T 16606.2 - 2009 和快递包装袋 GB/T 16606.3 - 2009 的国家标准。除顺丰快递制定了自己的包装盒标准外,其他快递公司暂未制定统一的包装盒标准。邮政标准纸箱分为 1 - 12 号,材质以瓦楞纸为主,也有钙塑瓦楞以及聚乙烯塑料材质。顺丰对外提供六种不同规格的标准纸箱,但一般只针对外包装不符合运输要求的快件提供纸箱加固包装服务。然而,当前的标准存在颗粒度过于精细、尺寸差异不大,且对包装操作方法、循环使用方案等未作明确说明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使用标准包装盒需客户自费购买,大部分客户选择自行包装,导致标准包装盒难以真正实施。

  二、快递包装标准化面临的困境

  (一)资金投入与经济效益的矛盾

  标准化包装盒的研发及制造需要大量资金,而物流企业在整体行业利润较低的情况下,更注重经济效益。在缺乏国家明确政策指引时,企业难以大规模投入实践。

  (二)行业竞争与自我约束的难题

  快递行业开放化程度高,竞争激烈,企业难以实现行业内的自我约束。外部企业和投资也因行业竞争等因素,难以进入快递行业标准化包装盒的设计和生产领域。多次循环使用包装盒虽单次使用成本低,但初期投入相对较大,且目前传统包装方式下的包装成本通常由客户承担。

  (三)消费者参与配合的缺失

  在快递包装标准化的运作过程中,需要消费者的积极参与配合。但目前一方面缺少政府的大力引导,另一方面全民环保意识不强,导致消费者在这方面的参与度较低。

  三、快递包装盒广告业务现状

  (一)市场环境

  快递包装盒具有巨大的广告潜力,年用户规模达数百亿且年增长速度超过 40%。与传统平面媒体和新兴互联网媒体相比,快递包装盒广告市场有待进一步发掘。目前,已有部分快递网点尝试在邮件上粘贴地产广告,虽规模较小,但已呈现出快递盒广告业务的雏形。只要快递上张贴的广告内容对消费者有益,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愿意接受的。而且,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禁止快递包裹上发布商业广告,这为快递包装盒广告业务提供了发展空间。

2025年包装盒行业政策分析:包装盒广告业务争取政府与公众支持

  (二)国内外应用

  亚马逊的尝试:2015 年 5 月,亚马逊首次在快递包装盒上整版刊登第三方广告,为宣传小黄人电影,不同标准尺寸的快递包装盒对应不同的小黄人角色,引发用户纷纷下单收集包装盒。这一举措为快递业寻找新的盈利点提供了思路。

  韩国快递广告的应用:韩国首尔的快递广告形式多样,涵盖快递单、外包装盒、包装盒内部等位置,内容与快递商品相关,且能降低快递费用,实现了快递公司、广告主和消费者的多方共赢。

  国内企业的探索:国内出现了 “一撕得” 纸箱,不仅具备良好的防拆功能,还有望成为精准广告营销平台、包装行业 B2B 交易平台和物流行业的数据入口,为快递包装盒广告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四、快递包装盒广告业务对于邮政的意义

  (一)规范内部作业环节

  快递包裹的无序包装严重制约了邮政企业的发展,影响了收寄、网运、分拣以及投递等环节的标准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递包装盒广告业务的开展,有望推动整个行业邮件包装标准化,从而规范邮政企业的内部作业环节,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

  (二)促进信息化改造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强制管理办法,邮政信息系统对邮件的体积规格和重量记录不详细,限制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实现快递包装标准化,有助于完善邮政信息系统,提高对邮件信息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利用新兴技术,优化物流运作。

  (三)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快递包装标准化实施后,确定标准化的包装基础尺寸及系列尺寸,能使邮件在运输搬运工具和仓储空间中实现更高效的利用。统一标准下,包装容器可在不同产品间通用,减少回收步骤,提高流通效率,节约包装材料,降低包装成本。同时,标准中对包装材料选择和包装操作规范的说明,有助于降低包装材料损耗,提高重复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发掘新的效益增长点

  在快递行业竞争激烈、成本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邮政企业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中国邮政拥有众多业务平台、大量客户资源、百年品牌力量以及完善的渠道资源,通过在快递包装盒上开展广告业务,如在集邮爱好者的邮件包装盒上印邮册宣传、为邮政大客户推荐金融产品、为网购食品的快递包裹盒印各地特产美食等,不仅能增加收益,还有助于重塑邮政品牌形象。

  五、邮政快递包装盒标准及广告业务的设想

  (一)科学制定企业标准

  邮政企业应全面调研邮件包装现状,分析问题,为制定适合当前市场环境的企业包装标准提供依据。成立专业团队负责标准制定,对包装材料、包装盒、包装操作等内容形成完整的专业性文档。将标准包装盒的设计成果申报国家专利,促进包装盒回收,为广告业务创造优势。

  (二)推出包装盒广告业务

  在包装盒标准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根据包装盒的大小、材料,以及寄递货物的属性或时间跨度制定广告业务收费标准。在部分省或地市进行试点,不断完善广告内容、形式和资费等操作环节,为大规模应用积累经验。

  (三)企业内全面推广

  总结试点经验,在邮政企业内全面推广包装盒广告业务。利用邮政企业的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快速占领市场,获得主导地位。随着包装标准化的推进,邮政企业内部网运投递环节将发生深刻变革,提高分拣和分发效率,合理评估投递员工作量,推动邮政企业向现代邮政企业迈进。

  (四)获得政府和公众的支持

  在开展商业化广告的同时,制作宣传快递材料回收等环保公益广告。这既能推动市场良性循环,又能争取政府财政或政策支持,提升企业社会形象,获得公众认可。

  (五)主导行业标准的制定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作为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在推动和主导制定行业标准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掌握标准制定权,有助于邮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推动整个快递行业的标准化和现代化进程。

  总结

  随着电商的繁荣,快递业务量激增,2015 年达 206.7 亿件,增速 48%,包装问题凸显。当前快递包装存在过度包装、规格与材料不统一、循环利用率低等问题,标准化推进面临资金、行业竞争及消费者参与不足等困境。但快递包装盒广告业务潜力巨大,国内外已有诸多探索。对于邮政而言,开展该业务可规范内部作业、促进信息化、节约成本、发掘新增长点。邮政应科学制定标准,试点并推广广告业务,争取政府与公众支持,主导行业标准制定。通过这些举措,邮政能在快递包装标准化进程中掌握话语权,实现自身转型发展,引领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提升经济效益,又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更多包装盒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包装盒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