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纺织行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氨纶凭借其优异的弹性、回复率以及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在各类织物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纺织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近年来,国内氨纶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在供需格局、产品创新等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展望 2025 年,氨纶行业将呈现出产能进一步扩张、差别化产品加速发展的趋势,差别化产品占比有望达到 30%,行业竞争格局也将随之改变。
(一)氨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氨纶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氨纶的发展起源于国外,1937 年德国拜耳公司试制成功氨纶,但当时未实现工业化生产。1958 年,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氨纶并实现工业化生产。20 世纪 90 年代前,受生产和应用技术限制,氨纶产业化发展缓慢,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此后,随着相关技术的开发,韩国氨纶企业迅速崛起。
我国氨纶行业起步较晚,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从日本引进技术和设备,在烟台和连云港建立氨纶厂。2001 年后,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资本涌入,我国氨纶行业进入高速成长期,并于 2006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氨纶生产国。截至 2021 年末,国内氨纶产能已接近 100 万 t / 年,约占全球产能的 70% 。
(二)国内氨纶供需现状分析
供应情况:21 世纪以来,我国氨纶行业发展迅速。2017 - 2021 年,氨纶产量从 58.3 万 t 稳步增长至 86.8 万 t ,2021 年产量增幅达 4.3%,这得益于我国在疫情后率先复工复产,承接了东南亚的订单。2022 年,受下游市场低迷影响,产量维持在 86 万 t 。
在产能方面,2017 - 2022 年,我国氨纶产能从 70.7 万 t 增至 109.65 万 t,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8% 。2022 年全球产能约为 146 万 t,我国产能占比 75.1%,依旧是全球最大的氨纶生产国。
2. 需求情况: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对氨纶的需求持续增长。2017 - 2021 年,国内氨纶需求量从 52 万 t 增长至 80.9 万 t,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7.22% 。然而在 2022 年,受外单流失、国内疫情反复及海外高通胀等因素影响,纺织服装行业内外销疲软,氨纶需求出现负增长。
(三)氨纶进出口情况解读
我国是氨纶重要出口国之一。2022 年,氨纶出口量为 7.10 万 t,同比减少 11.7% ,出口流向排名前四的国家和地区约占出口份额的 41.3%,部分地区出口量下降明显。同年,氨纶进口量为 2.58 万 t,同比减少近 30% ,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疲软、人民币汇率贬值以及进口货海关消杀时间长,导致企业更多地消化国内库存,减少进口。氨纶进口主要来源于越南、新加坡、韩国、日本,这几个国家占全国进口份额的 92.5% 。
(一)氨纶供应发展趋势
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促使氨纶行业格局向高集中度、大规模生产转变。老旧产能逐步淘汰,头部企业积极进行产能扩张。例如华峰化学、晓星氨纶、新乡白鹭等企业,目前氨纶行业产能 Top5 生产企业的合计占比为 80% 左右 。部分项目在 2021 - 2023 年投产,未来还将继续扩大产能,以巩固市场地位。
为降低生产成本,部分氨纶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宁东基地通过引进产业链上游原料企业,构建一体化产业集群,预计到 2025 年,其氨纶产能将达到 80 万 t 左右 。同时,不少企业还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增强自身竞争力。此外,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在氨纶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将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氨纶产品发展趋势
绿色低碳产品:生物基氨纶以可再生原料制备,能有效减少用水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助力实现 “双碳” 目标。目前,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积极布局生物基氨纶开发,部分产品已推出,但国际上相关产品的生物碳质量分数均不高。开发高生物碳质量分数、低成本、高性能的生物基氨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内华峰化学、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积极研发生物基氨纶产品。
再生氨纶则是对氨纶生产中的废液、废丝或废旧纺织品中的氨纶进行回收再利用。氨纶的回收方式多样,其中废丝回纺法因成本低、回收率高、技术成熟且环保,被广泛采用。国家提出到 2025 年初步建立废纺循环利用体系,氨纶的回收再利用将成为纺织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
2. 健康防护产品:抑菌氨纶在氨纶聚合时加入抗菌剂辅料,能抑制细菌繁殖,广泛应用于床上用品、内衣等领域,多次洗涤后抑菌率仍能达到 90% 。除臭氨纶通过在聚合物中加入消臭功能助剂,能消除织物上的多种异味,为消费者带来清新舒适的穿着体验。氨纶行业现状分析指出,抗紫外线氨纶添加抗紫外助剂,可有效防护紫外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户外运动的增多,市场前景广阔。
3. 智能产品:温感形状记忆氨纶是一种智能材料,能在温度变化时改变形状。用其织成的面料,在不同温度下弹性会发生变化,可实现舒适弹性和智能穿戴效果。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形状记忆材料在智能服装服饰、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我国氨纶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显著成就,在全球氨纶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目前,行业在供需格局、进出口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市场波动等挑战。展望 2025 年,氨纶行业产能扩张仍将持续,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差别化产品将加速发展,其占比有望达到 30% 。在绿色低碳、健康防护、智能产品等领域,氨纶产品将不断创新升级。氨纶企业应把握发展趋势,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业布局,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氨纶行业持续发展,为纺织行业提供更优质的材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