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持续重组及外部环境复杂性的加剧,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升级挑战。提高供应链效率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核心议题。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技术成为影响制造业企业供应链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2012—2023年我国制造业企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技术、供应链整合与供应链效率之间的关系,揭示数字技术在提升供应链效率中的作用机制。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制造业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持续重组及外部环境复杂性的加剧,提高供应链效率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核心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实施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推动全链条效率跃迁”。然而,当前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的突出问题是响应速度慢、运转效率低和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供应链整合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提高市场响应能力并降低运营风险,打破供应链运转过程中资源流通阻滞、信息传递延迟等困境。因此,制造业企业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影响企业内外部整合,进而提升供应链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数字技术的直接效应
制造业市场分析提到数字技术具有跨时空、强链接和瞬时性特征,能够畅通要素流通渠道,实现资源要素高效流转和协同应用。具体而言,数字技术通过变革企业的组织框架、管理逻辑与生产经营等,深度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与整合,能够增强整体业务流程的协调性,提升运营效率。同时,数字技术通过建立跨企业、跨行业的数据通道,可以促进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共享与信息流动,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合作,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供应链效率,这一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二)供应链整合的中介作用
供应链整合是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和新资源强化现有能力并形成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供应链运作效率的重要体现。数字技术通过供应链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影响供应链效率。具体而言,数字技术能够提升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环节间的资源整合能力,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奠定基础。同时,数字技术通过精准监控库存水平、生产进度和物流状态,使企业具备自主管理运输调度、库存优化等能力,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从而提升供应链效率。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通过正向促进供应链内部整合及负向影响外部整合提升供应链效率。
(三)异质性分析
1. 企业特征的异质性
股权结构差异是影响高管团队稳定性、制约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低股权集中度的企业股东较为分散,管理层决策也相对独立,一般具有更强的市场敏感度和创新驱动力,能够快速准确制定数字化战略决策,更好地把握数字化转型机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低股权集中度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2. 行业特征的异质性
不同行业在资源、市场、空间和资本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决定数字技术的投入、选择与应用效果。高科技行业凭借其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先进的生产资料和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等“优势基因”,具备强大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引进和培养数字技术人才,还能推动企业更高效、更熟练运用新型数字化生产工具,从而显著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效果。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作用在高科技行业中更为显著。
3. 地区特征的异质性
数字技术通过提高企业对资源的获取、整合和配置能力来促进供应链效率提升,这对所在地区要素市场化程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市场要素发育成熟的地区,资源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加速了信息交流和知识溢出,营造出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从而有效提升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企业供应链效率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对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作用在要素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中更为显著。
(一)研究结论
新一代技术变革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助力我国制造业企业供应链效率全面提升不断积蓄新动能。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够显著促进供应链的资源要素流转和协作创新,提高供应链效率。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通过促进供应链内部整合和降低外部整合水平,提升供应链效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低股权集中度、高科技行业和要素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数字技术对供应链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二)政策建议
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技术建设与应用:企业应优先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数字技术,深度革新和优化资源调度、生产排程、质量监控、仓储物流等供应链环节,打造智能化、柔性化、协同化供应链体系。政府应积极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构建广覆盖、高融合的公共数字服务平台,加速打破企业间、行业间的信息壁垒,实现要素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协同创新。
推进供应链内部整合与外部多维协作:制造业企业应重点提升供应链内部整合水平,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统一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团队的高效资源整合与协同共享。同时,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精准连接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与信息流转,减少冗余环节和不必要的外部协作,以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与灵活性。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和政策环境:在企业层面,应利用数字技术工具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强化股东之间的制衡,如实施股权激励等措施,从而提升企业在数字化战略决策和风险管控方面的灵活性。在政府层面,应以高科技行业企业为核心,发展“数字领航”企业,辐射带动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投资补贴和技术指导等政策帮助非高科技行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应减少行政干预,优化要素市场化制度和规则,实施更加普惠、公平的产业政策,以降低市场制度性成本并提高服务效率。
(三)研究展望
尽管本研究在探索数字技术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供应链效率方面提供了参考,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借助更复杂的统计模型或非线性动态分析,深入探讨政策、市场波动等外部因素与数字技术之间的非线性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对跨行业或跨区域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更全面地揭示不同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影响。最后,企业内部结构、信息共享程度等中介或调节因素可能在数字技术与供应链效率之间起到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可将这些因素纳入分析框架,构建更加系统化的理论模型,为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更多制造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制造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