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鸡肉产量同比增长6.8%,鸡苗销量同比上升7.7%。伴随夏季黄羽肉鸡出栏量的季节性增长,市场供需格局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本文通过关键指标解析,揭示当前产业现状与未来方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鸡肉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今年1-5月,全国累计出栏肉鸡同比增长5.5%,存栏量上升8.8%。其中白羽肉鸡表现尤为突出:产量增长7.8%,存栏量同比激增11.6%;黄羽肉鸡虽增速较缓(产量+2.8%),但当前存栏仍保持4.9%的正增长。种源保障是产能提升的核心支撑——祖代种鸡在产存栏达315.9万套,同比增长13%,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突破1.6亿套,较去年同期增加10.3%。这些数据印证了我国肉鸡产业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尽管供给端持续扩张,市场需求却未同步释放。5月全国毛鸡均价9.04元/公斤,同比下跌9.4%,其中黄羽肉鸡价格跌幅达15%。上市公司销售数据显示,毛鸡单价同比下降21.8%,行业单只收益降至仅0.34元。进口方面,前四个月鸡肉产品进口量32.3万吨(+15%),出口则增长更显著至27.65万吨(+30%)。这种"内外双循环"态势下,国内产能充裕与国际市场争夺形成双重压力。
根据生产周期规律,6-8月黄羽肉鸡出栏量将显著增长。叠加夏季消费旺季因素,预计呈现供应加速与需求回暖的双向拉动。但当前在产种鸡存栏创新高(超9500万套),商品鸡苗销量连续三个月突破3亿只大关,潜在产能释放可能压制价格涨幅。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6月白条鸡批发价维持17.26元/公斤低位,行业普遍预期今夏鸡肉均价波动幅度不超过5%。
产业韧性与市场平衡的双重验证
从全产业链视角看,我国肉鸡生产已形成"种源充足-产能稳健-出口强势"的发展闭环。尽管短期价格受供需关系牵制,但持续扩大的种群基数与国际市场竞争力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未来需重点关注成本控制与消费场景创新,以消化过剩产能并提升附加值。在保供稳价政策导向下,行业正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升级探索新的利润空间,2025年或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转折点。
更多鸡肉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鸡肉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