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铲土运输机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铲运机行业趋势分析:地下铲运机自主铲装系统的革新与突破

2025年铲运机行业趋势分析:地下铲运机自主铲装系统的革新与突破

2025-07-07 12:08:02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地下金属矿开采深度不断加深的当下,人员工作环境愈发恶劣。各大矿山纷纷加大对无人化、智能化设备的投入,地下铲运机作为地下矿山开采的主力设备,其自主铲装技术的突破对实现作业全流程无人化意义重大。它不仅能保障地下人员作业安全,还能提升地下作业经济效益。

2025年铲运机行业趋势分析:地下铲运机自主铲装系统的革新与突破

  一、国内地下智能铲运机的发展历程回顾

  2008年,国内开启了地下智能铲运机研发的征程。当时,相关单位联合依托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对国产铲运机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了视距遥控功能。通过采用前视激光雷达、铰接角传感器、里程计、侧视信标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式,首次在地表实现了地下铲运机智能行驶,为铲运机智能化发展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到了2014年,基于 “十二五国家 863 计划”,进一步开发了地下智能铲运机。借助智能铲运机本体、地下通讯网络、UWB 及激光雷达的定位方式,成功实现了地表远程遥控铲装以及井下自主智能行驶的功能,让铲运机在智能化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2022年,新一代地下智能铲运机自主研发成功。此次研发依托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了地下铲运机车体姿态实时感知、巷道环境实时感知、料堆形状实时建模。不仅实现了自主行驶,还首次达成了自主铲装作业,使铲运机作业全流程迈向自动化及智能化,并在工业现场进行了示范应用。

  二、地下铲运机自主铲装的硬件系统构成

  《2025-2030年中国铲运机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要让铲运机实现自主铲装,一系列关键功能必不可少。这依赖于车身姿态实时感知与控制、铲装环境及动作实时感知与控制、精确的定位与导航以及巷道环境的精确感知,这些功能构建起了自主铲装的坚实基础。

  (一)车身姿态实时感知与控制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铲运机通过里程计实时检测车辆的车速,发动机 ECU 监测发动机转速,变速箱 APC120 反馈变速箱挡位,转角传感器感知铰接角,油温传感器和油压传感器分别检测油温与油压。同时,车载 PLC 对油门、刹车、转向油缸、大臂油缸、转斗油缸的动作进行实时控制。如此一来,便能实现对铲运机车辆本体姿态的实时精准感知与控制。

  (二)定位与导航系统

  铲运机运用 UWB、多线激光雷达及里程计的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方式,实现实时精确定位。车载计算机对全局及局部路径进行规划,依靠精确定位系统,引导铲运机按照预定轨迹行驶,确保其在复杂的地下环境中也能准确行进。

  (三)铲装环境及动作实时感知与控制系统

  多线激光雷达对料堆进行实时扫描,通过检测大臂油缸伸缩量及转斗油缸伸缩量,结合车身姿态系统,对铲装动作进行精确控制。同时,通过实时检测车体垂直倾角、举升油压、转斗油压,对铲装物料进行精确称重,以保证满斗率,提升铲装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四)巷道环境实时感知系统

  通过巷道摄像头,铲运机可对巷道环境进行监测;固定通讯模块实现车体和外界的实时通讯;固定的 UWB 模块及事先标定的绝对坐标,用于实现对车体的实时定位;通讯模块和远程驾驶模块,则能实现对车辆状态的远程监测和控制,让操作人员随时掌握铲运机的工作状况。

  完成上述实车改造后的第三代地下智能铲运机,具备了更强大的功能,为自主铲装作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地下铲运机自主铲装作业流程详解

  (一)料堆的识别与分析

  地下铲运机以多线车载激光雷达及自身车辆位置信息为基础,对料堆进行实时扫描,构建料堆三维模型,从而确定铲装中心位置。料堆扫描系统以车辆为搭载平台,利用三维激光雷达进行料堆扫描。结合车辆定位信息对扫描信息进行实时编码处理,随后进行点云数据滤波、配准、点云分割,得到矿石料堆的三维深度信息,进而精准确定铲装中心点。

  (二)料堆方向的自主行驶

  根据确定的铲装中心位置及铲运机当前位置,同时识别墙壁,规划向料堆中心的行驶轨迹。由于铲运机车身不规则且前后车体铰接,在巷道中行驶轨迹复杂,转弯时更是难控制。加之地下巷道狭窄,巷道壁表面凹凸不平,轨迹偏差计算难度大,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行驶控制的难度。因此,基于铲运机的铰接结构及运行轨迹特点,结合规划路径和精确定位信息,采用横向位置偏差、航向角偏差、航向角偏差变化率的三偏差融合算法,使铲运机能够按照预定轨迹朝铲装点行驶。

  (三)铲装轨迹规划与工作缸实时位置解算

  铲运机到达铲装点后,依据构建的三维料堆信息,以铲装满斗率为目标规划铲装轨迹。具体而言,依靠激光点云数据拟合得到的实时料堆轮廓曲线,结合铲入阶段的铲入深度,规划铲装曲线,得到铲斗铲尖的位移轨迹曲线。再依据铲运机工作机构位置构建的运动学方程,对铲尖的位移轨迹曲线进行逆求解,得出与铲尖位移轨迹曲线对应的铲运机举升缸和转斗缸的实时位置。

  (四)铲装轨迹跟踪控制

  根据实际铲装车速,结合铲尖位移轨迹曲线的逆求解结果,得到举升缸和转斗缸的精确理论行程。通过车载计算机和车载 PLC 实现对两根油缸的精确控制,利用转角传感器和拉线传感器实现对两根油缸实时行程的实时反馈,实现举升缸和转斗缸的精确闭环控制。进而实现对铲装的精准控制,确保铲运机按照预定铲装轨迹进行铲装,保证一次铲装的满斗率。

  (五)完成初次铲装后的精确称重

  通过对铲运机行业工作机构特性的研究,建立称重模型,设计高精度动态称重系统。在一次铲装完成后,对矿石进行自动称重。若满斗率达标,铲运机退出铲装,进入自主行驶,前往卸载点;若满斗率不达标,则返回上一步,进行二次铲装。

  四、地下铲运机自主铲装系统的联合调试及测试

  上述系统搭建完成后,首先进行功能及可靠性测试。之后开展人工铲装测试,记录司机端的操作,并结合三维料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改进铲装策略。经过一系列测试,得到了具体的试验参数及效果。例如,在称重数据校验方面,对不同实际重量的矿石进行计算重量的测试,偏差百分比在一定范围内,验证了称重系统的准确性。在铲斗轨迹空载跟踪效果、地下铲运机路径跟踪效果以及试验铲装效果等方面,也都有相应的数据和图表展示,为系统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五、地下铲运机自主铲装系统的现场试验

  地表厂内试验完成,铲运机本体所有系统测试完毕后,进入井下实车测试。地下铲运机进入巷道后,与通讯系统、调度系统、UWB 定位系统、图像采集系统进行联调。全部系统打通后,开始试验。经过多轮改进,铲运机铲斗能够较好地跟踪规划曲线,达到理想的铲装效果。第三方测试显示,一次铲装满斗率达到 97.3%,详细的铲装数据进一步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六、总结

  针对地下铲运机铲装作业特性,综合考虑工况因素影响,对地下铲运机自主铲装作业展开深入研究。搭建的自主铲装系统,通过厂内试验打通了车辆本体所有系统并完成测试。在井下巷道与通讯系统、调度系统、UWB 定位系统、图像采集系统联调后,完成最终测试,一次铲装满斗率达 97.3%。测试结果表明,完善的系统开发、合理的传感器布置以及有效的程序控制,是实现无人化铲装的可行途径。该研究成果为地下铲运机全流程自主化作业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望推动铲运机行业在智能化、无人化方向上取得更大发展,提升地下矿山开采的整体效率和安全性。

更多铲运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铲运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