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加速渗透的关键阶段,香港凭借其国际化数据枢纽地位和政策协同优势,在2023年至2026年间构建了覆盖技术研发、跨境合作及应用场景的AI发展体系。通过强化数据要素流通与政策引导,香港正成为大湾区乃至全球AI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并依托政策框架推动本地产业生态向纵深拓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香港特区政府以“国际数据港”为核心定位,持续优化AI发展环境。2023年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签署的《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备忘录》,以及配套推出的《个人信息跨境流动标准合同》便利措施,已覆盖金融、医疗等多领域。截至2025年,香港通过“开放数据平台”向公众免费提供超11,000个由政策局及公私营机构共享的数据集(较2023年增长约10%),为AI技术研发与场景落地提供了高价值基础资源。
香港通过“内地孵化、香港落地”的协作模式深化大湾区联动。例如,2025年7月香港数码港联合广州数据交易所及中国联通国际签署合作备忘录,在金融风控、医疗健康等领域搭建技术平台和合规框架,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此外,香港于2024年底启用全港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流程支持,目前其算力资源已投入服务90%以上。
特区政府通过30亿港元专项拨款推出“人工智能资助计划”,截至2025年6月底已批出10个项目,涵盖大语言模型、新材料及医学AI等前沿领域,总资助金额达3亿港元。同时,《数据治理原则》强化了数据质量与安全管控,推动金融、物流等行业的AI应用场景落地。例如,在跨境贸易中通过AI算法优化供应链效率,医疗健康领域则利用AI提升诊疗精准度。
香港正依托政策红利和基础设施优势,加速构建“研发-转化-应用”的完整AI产业链。2026年财政预算案中规划的AI研究院将进一步强化基础科研能力,而粤港澳大湾区数据流动机制的持续深化将为跨境创新提供更广阔空间。预计到2025年底,香港AI应用场景数量较上年增长40%,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千亿港元。
从政策框架搭建到跨境合作实践,香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已形成“制度先行、数据赋能”的特色路径。通过强化算力支撑、完善合规体系及推动场景落地,香港不仅巩固了自身作为国际科技枢纽的地位,更成为大湾区AI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深化,其在全球AI价值链中的角色将持续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更多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工智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