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农业的不断发展,杀虫剂行业在2025年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方面,新型杀虫剂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其作用机理更加多样化,能够有效应对害虫抗药性问题;另一方面,行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环保型杀虫剂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不同杀虫剂的田间防效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茶陵县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探讨了2%乙基多杀霉素微乳剂和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等新型杀虫剂的防控效果,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2030年中国杀虫剂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水稻二化螟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每年给水稻产量带来5%至30%的损失。近年来,由于长期单一使用传统化学药剂,二化螟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部分药剂的防控效果逐年下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的田间防效,探索轮换使用杀虫剂的可行性,成为当前农业研究的重要方向。本试验旨在评估2%乙基多杀霉素微乳剂和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效果,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湖南省茶陵县下东街道四联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4°、北纬26.78°,海拔221米。该地区土壤为潴育型水稻土,河沙泥,中等地力,排灌条件良好,常年降水量为1650毫米,耕层厚度为14厘米。试验地及其周边常年种植水稻,二化螟历年发生较重,为试验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二)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水稻,品种为泰优390。供试药剂包括2%乙基多杀霉素微乳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这些杀虫剂分别由不同的企业生产,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能够为试验提供多种对比方案。
(三)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乙基多杀霉素微乳剂2250mL/hm²(T1)、3000mL/hm²(T2),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25mL/hm²(T3)、300mL/hm²(T4),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mL/hm²(T5)和清水对照(CK)。每个处理设置4次重复,共计24个小区,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50平方米。试验中,各小区之间留有0.8米宽的隔离带,以防止药剂飘移。
(四)试验实施
试验在晚稻田间二化螟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8月19日)进行,当时水稻处于分蘖盛期,且当天无雨。施药时用水量为450kg/hm²,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操作压力为0.2至0.4MPa,流量为0.65至0.88L/min。施药后,各小区的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与周围大田保持一致。
(一)安全性调查
试验期间,对各处理的水稻进行了安全性观察。结果显示,所有处理的水稻均未出现药害现象,且对其他病虫害及非靶标生物无明显影响。这表明,供试杀虫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及其他非靶标生物是安全的。
(二)防效调查
药后14天,对一代二化螟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每小区按照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丛水稻,共调查50丛,记录死虫数和活虫数,计算残虫防效。二化螟危害定型后,每小区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每点调查10丛水稻,记录总株数、枯心数等,计算危害率和防效。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残虫防效(%)=(对照区药后活虫数 - 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100
危害率(%)=枯心数(枯鞘数、虫伤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效(%)=(对照区危害率 - 处理区危害率)/对照区危害率×100
(一)安全性
试验期间的观察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水稻均未出现药害现象,且对其他病虫害及非靶标生物无明显影响。这说明,供试杀虫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是安全的。
(二)不同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
药后14天,各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的残虫防效分别为:T1为60.3%,T2为69.5%,T3为61.1%,T4为70.7%,T5为71.8%。其中,T2和T4的残虫防效较高。二化螟危害定型后,各处理的防效分别为:T1为73.6%,T2为78.3%,T3为74.5%,T4为78.3%,T5为79.2%。T5的防效最高,其次为T4和T2,且这3个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显著。这表明,高用量的2%乙基多杀霉素微乳剂和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较好,与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防效相当。
杀虫剂行业现状分析指出,2%乙基多杀霉素微乳剂3000mL/hm²和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300mL/hm²在药后14天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残虫防效分别为69.5%和70.7%。二化螟危害定型后,这两种杀虫剂的防效均为78.3%,与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mL/hm²的防效差异不大。然而,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在225mL/hm²和300mL/hm²的用量下,其防效均低于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5mL/hm²。这表明,虽然这两种新型杀虫剂在高用量下具有良好的防效,但在低用量时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但近年来其对化学药剂的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氯虫苯甲酰胺作为一种常用的酰胺类化合物,自2008年在我国登记上市以来,其抗药性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湖南、湖北、江西等多个地区的二化螟种群已从2014年的低水平抗性上升至2018年的高水平抗性。因此,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是延缓二化螟抗药性产生的重要策略。本试验中,水稻二化螟对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2%乙基多杀霉素微乳剂尚未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这两种杀虫剂可与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轮换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并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2%乙基多杀霉素微乳剂和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在防治水稻二化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这些杀虫剂的最佳使用剂量和轮换策略,以提高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发更多环保型杀虫剂也将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
更多杀虫剂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杀虫剂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