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经济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广西柳州市依托新型工业化战略,在2025年中国—东盟投资合作洽谈会上签约62个项目、总额达245.68亿元人民币,聚焦新能源、人工智能及化工新材料等领域。这一成果不仅凸显了柳州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的辐射能力,更折射出其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抢占先机的战略布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柳州市对东盟出口额达6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5%,其中越南市场进出口增长超104%至31.9亿元。以新能源乘用车、工程机械为代表的“柳字号”制造产品已深度嵌入东盟基建与消费场景,形成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竞争分析中,柳州通过“人工智能+制造”战略抢占技术高地:2025年1-7月,其人工智能产业产值达57亿元,同比增长23.7%。本地企业如智拓科技、三松自动化加速开发工业机器人新产品,并与东盟高校联合攻关,推动技术输出至越南、泰国等国。
柳州制造业龙头企业以东盟为跳板构建全球化网络。例如,某车企(注:隐去具体企业名称)截至2025年8月累计出口超133万套产品,新能源车保有量在印尼市场占有率突破37%,并逐步渗透至缅甸、马来西亚等地。这种“技术输出+本地化生产”的模式,使其成为东盟新能源制造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竞争分析显示,柳州制造业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垂直整合能力——从核心零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制造体系,辅以职业教育合作强化人才储备(如柳职大与印尼高校签约项目),为区域产业链韧性提供支撑。
“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在柳州落地成效显著。长三角企业看中其区位优势,正加速向柳州集聚资源,推动形成辐射东南亚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例如,本地企业联合东盟伙伴开发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已应用于越南汽车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实现技术标准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
2025年柳州在制造业竞争中展现出三重战略价值:一是以新能源、人工智能为引擎形成产业竞争力;二是通过国际合作强化全球供应链话语权;三是依托职业教育和区域集群培育可持续发展生态。随着东盟市场持续开放,柳州正从传统制造基地向“技术输出+场景创新”枢纽转型,其经验或为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提供可复制的范式参考。
更多制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制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