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 2007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科学 又好又快

2007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科学 又好又快

2008-02-20 11:37: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2007年,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四谋发展”实践主题、“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和“四个关键”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呈现出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态势。全省经济增长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经济持续增长,实力大幅增强。全省生产总值的增幅从一季度的13.7%、上半年的14.3%、1-3季度提高到15.0%,全年达15.1%,创1995年以来的新高。近年来,全省生产总值每年均实现千亿元大关的跨越,2004年超过5000亿元,2005年超过6000亿元,2006年跨过7000亿元,2007年突破9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越过3000美元门槛,生产总值总量与人均量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5%,比上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粮食产量保持在700万吨以上,比上年略增;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8.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7%,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今年以来的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成为支撑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8%,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2007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加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与要求,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消费市场稳中趋旺,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业、旅游业、金融业等都稳健增长。服务业的发展为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很好基础。

  ——“三大”需求拉动较为协调。作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投资的增速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增长水平。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25.9%,2005年降至23.5%,2006年回升至32.9%,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321.74亿元,增长38.7%。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民间投资活力旺盛。石化、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投资比重上升,改造提升加速。仅前三季度,由于湄洲湾炼化一体化等大项目拉动,石化工业投资就增长200%以上,装备制造业也完成投资150多亿元,同比增长53%,电子工业投资增长71.1%;民间投资占全社会的比重达49.5%。

  消费市场日趋活跃,2005年和2006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分别为13.8%和15.3%,2007年提速至17.9%。规模不断扩大,月均消费额突破250亿元,全年总量达3187.85亿元。

  对外贸易平稳发展。全年出口499亿美元,增长21%;进口245亿美元,增长14.6%;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81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主体实力不断增强;闽台合作领域扩大、交流深入,闽台产业对接促使一批台资大项目相继落户福建,海峡两岸花博会、茶博会、林博会、艺博会、旅博会等平台建设极大推动闽台间的农业合作、双向旅游、直接往来、文化交往,预计全年可实现对台贸易额6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8亿美元;闽港闽澳合作加强、成效提升,闽港在物流、金融、招商、中小企业等领域,闽澳在展会、旅游、人才培养、葡语系国家和欧盟市场拓展等方面,合作更加紧密,港澳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第一大境外资金来源地。经济增长质量提升

  ——经济运行质量较好。工业生产速度快、效益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预计2007年将突破600亿元,增长速度在35%以上,是近年来较好的年份。财政总收入达1284亿元,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增速达26.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达15505元与5467元,比上年增长15.7%和13.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得到加强。各设区市生产总值初步统计增速均保持在14%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均实现15%以上的增长。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48.7%。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制定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全省上下积极采取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高耗能工业投资比重下降,煤炭、电力、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黑色、有色金属采选及加工等行业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有所提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年能耗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八成以上比上年同期下降。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单位GDP能耗等指标下降,单位GDP能耗水平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重点区域、流域、海域综合治理有效推进,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62%和91%,水环境和城市空气质量名列全国前茅。节能减排预计可完成年度任务,节约型、生态型的省份建设进一步得到推进。经济发展基础加强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深入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全省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增加;科技经费投入保持增长势头,投入强度提高;科技项目投入稳步增长,科研成果产出硕果累累;高新技术产业登上新台阶,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全省上下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投资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努力发挥重点建设“在项目带动中的率先作用,在产业支撑中的骨干作用,在海西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持续和提升作用”。省政府安排在建的28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990亿元,年度计划总投资938亿元,预计年度目标可全面完成。龙长高速公路、嵩屿港区一期、江阴火电厂、三钢中厚板、友达光电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新增高速公路135公里、港口吞吐能力3000万吨。温福、福厦、龙厦铁路,浦南、永武、泉三高速公路,液化天然气,炼化一体化等在建项目实现阶段性目标。向莆和厦深铁路、平潭海峡大桥、戴姆勒客车、南纸林纸一体化、中铝铝板带、福欣特殊钢等项目开工建设。永宁、松建高速公路,核电和大型火电、风电,中化重油深加工、紫金山金铜矿联合开发等项目正在落实开工前准备工作。与以往相比,第五届“6?18”层次更高、规模更大、更富成效,呈现出众多亮点:如国家多部门参与主办,单位多规模大层次高;项目对接质量进一步提升,呈现又好又多态势,对接项目数比上届增长26.9%;供需双方参会踊跃,社会各届广泛关注,参会人数为历届之最;进一步推进两岸科技交流向纵深发展。
——品牌带动能力提高。产业集群得到进一步发展,培育出总数居全国第5位的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以及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
$Page_Split$
   ——金融支持力度较大。存款持续保持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截止200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40亿元,比年初增加120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549亿元,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各类贷款保持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8066亿元,比年初增加1618亿元,主要投向工业、消费流通和外经外贸领域,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确保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煤电油供需基本平衡。全年产煤可望突破2000万吨;电力供应比较充裕,全年生产和生活用电基本得到保证,没有拉闸现象;油品供应基本满足需求;随着交通建设力度加大,以及调度能力加强,运输基本满足企业生产需要,有力地支撑福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改革创新日益深化

  ——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在集体林权改革的基础上,林业投融资、森林资源流转、林业服务体系、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等配套改革相继展开,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也有序推进。

  ——国资监管力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出台一系列国资监管制度。

  ——政府管理不断创新。政府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取得可喜进展,探索建立起“一个窗口对外”的审批工作机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全省31个省级部门申报的955项审批项目予以大幅精简,保留565项,减少390项,审批项目减少幅度达40.8%。民生改善力度加大

  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关注民生,注重民心,集中财力办大事。福建省委、省政府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历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与提高。

  ——加强就业培训,增加就业。全省预计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实现下岗再就业9.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加强了劳动保障和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乡低保、各类生活保障、财产保险、养老保险等取得全面进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1200元,保障人数增加到77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年初增加47.53万人、26.09万人和34.1万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79个县(市、区)全面展开,对37.4万户农村困难家庭实行医疗救助。新增选派1000名医师帮扶山区乡镇卫生院,为期一年;新建和改扩建136个乡镇卫生院、128个农村综合文化站。

  ——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教育事业得到加强。对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助学政策,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基本覆盖所有县(市),中等教育助学全面覆盖。

  ——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全省9个设区市均出台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明确了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与保障水平。2007年在建(含配建)廉租住房有13.32万平方米,竣工6.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270.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7.2%),竣工70.38万平方米(增长82.3%)。

    ——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餐桌污染”治理继续深化,产品质量合格率从73.2%提高到8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消费维权服务站、点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消费维权网络基本覆盖全省。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2007年,福建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文化建设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了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全年争取了中央预算内资金(含国债)6616万元和安排省预算内专项资金1.94亿元,加强了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群众就学、就医和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各类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全省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在2007年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双高普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70.4%;新增2所本科院校和6所高职高专院校,高等院校的毛入学率达22%。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预计年末全省总人口3581万人,人口增长控制在较低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连续17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平安福建”深入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社会保持安定稳定。

     一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扎实有效地落实各项举措;面临挑战从容应对,抓住机遇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确保了福建经济沿着又好又快的轨道前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效显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福建经济社会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如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较重,等等。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推动发展、促进工作、改善民生。

更多经济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经济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经济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