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 对四川与湖北、福建经济发展总体情况的比较分析

对四川与湖北、福建经济发展总体情况的比较分析

2004-05-28 09:23: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尽管福建、湖北、四川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近几年,三省经济扬长避短,竞相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本文拟对比三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认识四川经济的优势与差距,以谋求为加快四川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四川经济发展加快,总量已超过湖北

  2000年以来,四川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努力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逐年加快,成效显著。

  1、经济总量已超过湖北

  四川经济自1997年被上海、湖北超过后,5年来一直保持在全国第10位。到2003年GDP总量实现5456.3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反而超过湖北,位次前移一位,居全国第9位。与湖北、福建两省相比,湖北省由2000年高于四川266.1亿元、居全国第9位,降到2003年低于四川60.4亿元、居全国第10位;福建省则由2000年低于四川90.2亿元,到2003年进一步扩大为比四川低214.6亿元,维持在全国第11位。

  2、增长速度较快

  自2000年以来,四川经济进入较快发展时期,4年GDP年均增长10.1%,2003年达到11.8%,是近10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居全国第13位。与湖北和福建两省比较,湖北发展比较平缓,4年GDP增幅均未超过10%,年均增长9.2%,2003年增幅为9.3%,居全国第29位;而福建则紧逼四川,呈现追尾之势,4年年均增长10.1%,2003年增幅高达11.5%,居全国第15位。

  从各年经济增长速度看,2000年以来四川GDP增长速度除2000年略低于湖北、福建0.3和0.5个百分点外,2001—2003连续3年均高于湖北、福建。其中比湖北分别高出0.1、1.5、2.5个百分点,比福建分别高出0.2、0.1、0.3个百分点。

  3、农业大省特征明显

  第一产业: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与湖北、福建比较,占有领先优势。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945.6亿元发展到2003年的1128.6亿元,总量居全国第3位,分别是湖北的1.4倍和福建的1.6倍。

  第二产业:2000年以来四川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3.5%,高出湖北3.1个百分点,高出福建0.4个百分点。尤其是近两年增幅已高出湖北4.0和6.3个百分点,略高出福建0.1和0.4个百分点。但总量仍然明显落后于湖北、福建。2003年四川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266.1亿元,分别比湖北、福建低314.5亿元和229.6亿元,居全国第12位。

  第三产业:总量和速度均高于湖北、福建。从2000年到2003年,四川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364.2亿元发展到2061.7亿元,分别比湖北、福建高38.9亿元和21.1亿元,居全国第10位,4年年均增长10.3%,增幅分别比湖北、福建高0.1和0.8个百分点。

  4、财政收入水平领先

  财政收入是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的集中表现。2003年,四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36.3亿元,是2000年的1.4倍,4年年均增长12.3%;湖北为259.6亿元,是2000年的1.2倍,年均增长7.5%;福建为304.6亿元,是2000年的1.3倍,年均增长9.9%。四川财政收入分别比湖北、福建多76.7亿元和31.7亿元,4年年均增长速度也比湖北、福建高4.8和2.4个百分点。

  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看,2003年四川达到6.2%,而湖北、福建分别为4.8%和5.8%,比四川低1.4和0.4个百分点。

  二、发展中的差距依然较大

  尽管四川在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财政收入等方面与湖北、福建相比处于暂时领先的地位,而且还具有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为四川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实现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四川经济在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济外向度、工业经济效益、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不利于保持和扩大四川优胜的地位。

  1、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

  多年来,四川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步伐,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小的局面已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湖北、福建相比,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显缓慢,二三产业落后的差距依然较大。2003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为20.7:41.5:37.8,湖北为14.7:47.8:37.5,福建为13.5:47.6:38.9。第一产业比重分别比湖北、福建高6.0和7.2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却分别比两省低6.3和6.1个百分点,合并二、三产业,四川所占比重为79.3%,比湖北(85.3%)低6.0个百分点,比福建(86.5%)低7.2个百分点。

  2、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近几年,四川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已有较大增长,但与湖北和福建相比,非公有制经济在规模、质量等方面的差距较大。目前,福建经济已经基本走上主要依靠以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外商及港澳台经济自主增长为动力的轨道。2003年,福建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增加值已达到859.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8.8%;湖北达到175.9亿元,占13.0%;而四川仅为96.1亿元,只相当于福建的11.2%、湖北的54.6%,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比福建、湖北低50.5和4.7个百分点。因此,相比而言四川经济仍然对公有制经济的依赖性相对较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动力相对较弱。2003年,四川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为85.1%,高出福建(41.2%)43.9个百分点,是福建的两倍多,比湖北(80.2%)高4.9个百分点。

  3、经济发展外向度偏低

  四川与湖北一样,受经济结构和区位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中自营出口的份额很少。而福建出口持续高增长已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000年以来,福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0%,到2003年已达到353.4亿美元,居全国第7位;而四川仅为56.4亿美元,居全国第13位,相当于福建的16.0%,仅占全国的0.66%。从外贸出口来看,2003年福建出口211.4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而四川仅为32.1亿美元,居全国第11位,只相当于福建的15.2%,占全国的0.73%。

  同时,从实际利用外资看,四川不仅落后于福建,也落后于湖北。2003年,福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8亿美元,居全国第7位;湖北为15.6亿美元,居全国第11位;而四川仅有5.8亿美元,居全国第16位,只相当于湖北的37.4%、福建的16.9%。

  4、工业经济效益水平较低

  尽管近几年四川工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2003年,我省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23.7,比福建低31.4点,比湖北低1.9点,居全国第20位,比福建、湖北分别落后了14位和2位。今年一季度,我省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进一步提高到133.9,但仍然比福建和湖北低29.9点和8.0点,居全国第24位。

  5、城乡居民收入偏低

  与湖北、福建相比,四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增收速度慢,收入差距拉大。近4年福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4%,收入水平由2000年的7432.3元增至2003年的9999.5元,居全国第6位;湖北年均增长9.8%,收入水平由5524.5元增至7322.0元,居全国第13位;而四川年均增长6.1%,分别低于福建、湖北4.3和3.7个百分点,2003年收入水平为7041.5元,居全国第18位。与福建的差距由2000年的1538元扩大到2958元;与湖北的差距则由2000年高出其369.8元变为低于其280.5元。

  2003年,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2230元,居全国第19位,比福建低1504元,比湖北低337元。

  三、形势逼人,加快发展是上策

  近几年,三省经济在全国的位次相邻,去年我省超过湖北,处于暂时领先的地位。但从今后长时间来看,四川领先地位的基础不牢,被湖北、福建赶超的可能性较大。

  从湖北来看,发展后劲较强。经过多年的建设,三峡工程已基本建成,成为湖北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同时,东风本田公司、武钢二硅钢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必将推动湖北经济的快速增长。今年1—2月湖北电力产值比上年增长45.4%,利税同比增长85.7%,三峡机组并网发电的潜在动力已有所显现。到一季度,湖北生产总值达到1311.6亿元,同比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回升2.3个百分点,湖北经济增长已出现回升、转暖,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四川与湖北两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测算,在不考虑物价因素的前提下,假定2004年四川经济仍保持11.8%的增长速度,湖北经济只要增长13%就可重新超过四川。而且三峡工程竣工投产后,年均新增经济总量估计可超过1500亿元,湖北可能再一次赶超四川。

  从福建来看,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并利用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扩大招商引资,为增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0年以来,四川经济实现了年均增长10.1%的较快增长,而福建则以相同的年均速度增长。今后假如我省仍然保持前4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到2005年或2006年福建经济只要年均增长12.3%和11.6%就会超过四川。可见四川被福建紧追甚至赶超的压力仍然较大。

  基于以上分析,四川经济虽然处于暂时领先地位,但从长远来看并不具备明显的发展优势。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也要落后。四川经济只有充分利用多方有利因素进一步加快发展,才能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更多经济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经济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经济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