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视听电器行业分析报告 >> 2009年平板电视趋势前景展望

2009年平板电视趋势前景展望

2009-01-07 08:42: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当时钟划过2009年的元旦,让我们再来回顾2008的时候,如果要找一个词语来描述2008年的平板电视市场,“虎头蛇尾”无疑就是一个很贴切的形容。由于全球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加之各个厂商对北京奥运会的带动作用有着很高的预期,08年上半年的平板市场呈现出了异常繁荣的局面:从夏普、友达、三星等上游面板厂纷纷建厂扩产,到各整机厂商一轮接着一轮、数量众多的新品发布,无疑让人感到08年的平板业确实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然而到了08下半年,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开始影响到全球范围内各种实体经济。体现在平板行业,一方面是锐减的市场需求让处于产业链上游的面板厂商或者大幅调整产能,或者停止建设新的工厂。另一方面,全球面板的主要产地——韩国由于受到货币大幅贬值的影响,面板出厂价格也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这都为08年末平板市场的另一个大事件提供了爆发的温床。

  这就是提到08年时不得不说的平板价格大跳水。11月,一场由TCL挑头的平板价格大战在中国首先拉开序幕:52吋全高清的价格跌破万元,42 吋全高清的价格跌破6千,巨大的降价空间让所有消费者还没有回味过来的时候,国内其他几大平板巨头如创维、康佳等也纷纷加入降价的军团,一时间,“降价 ”、“跳水”成了08岁末平板市场的主旋律。这也让没有充分掌握上游资源的国产品牌再一次走到了外资品牌的前列。

  而在产品和技术方面,被业界一致看好的有机EL技术,在08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大的惊喜;号称能给液晶电视带来巨大性能提升的LED背光技术也多少显得有些不温不火;反倒是在08年底,索尼的200Hz四倍速技术给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带来了又一轮的刺激。此外在高清平板的周边领域,一些新的技术开始逐渐显示出迅速发展的势头,例如无线高清信号传输系统,以及更高版本HDMI标准等等。

  面对已经到来的2009,平板电视业将出现什么样的走势和新变化呢?下文我们将分别在平板电视的规格、技术和价格三大方面,对未来做出自己的预测。

  ● 09平板价格走势预测

  文章开头部分对08年平板市场的概述中,我们就提到了年末平板价格跳水的现象。这次平板价格的大幅跳水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值得我们研究。

  首先,这轮价格跳水的“发动者”发生了变化。在2007-2008年几次大的价格战中,外资品牌往往是发动价格攻势的一方,这次情况发生了逆转,以TCL、创维、康佳为首的国产品牌成了价格战的发动者,这种转变也让人感到非常意外。

  其次,这次降价的幅度创下了近年来的记录。这次降价的主力机型包括32吋、42吋和52吋三种机型。32吋的机型经过价格调整后已经达到2千多元的区间。42吋的机型达到5千元的区间,52吋的机型则达到9千多元的区间。这个价格不要说放在2007年底,即是放在2008年中旬,也是难以想象的。

  最后,这次价格的调整也并非厂家针对某一两款产品或者特定库存产品的促销,而是涉及到在售的主力机型,在货源方面也比较充足,基本没有发生有价无市的局面。可谓是一场实实在在的降价活动。

  虽然外资品牌这次没有过分张扬,但是面对国产品牌的如此行动,跟风降价也成了不得不走的道路。只是这次外资品牌的降价空间和机型都相对有限,和国产品牌比起来显得力度小了不少。

  本次平板价格大幅跳水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既涉及为完成年度销售计划冲销量的需要,又有经济危机冲击,国际经济环境下滑、厂家促销清库存的需要。背后也不乏上游面板厂汇率调整、产能过剩降价促销的因素。

  从09年的情况来看,上游面板行业短期内仍将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面板的价格很难出现大幅度的回调。而据全球最大的面板玻璃供应商康宁表示,他们还将在09年前2个季度大幅消减玻璃基板的供货价格,这就意味着液晶面板的价格还有不少的下降空间。

  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美国金融危机。由于北美和欧洲这2大平板电视市场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因此09年短期内消费者的需求很难出现明显的反弹,在低迷的需求面前,平板价格上涨就成了一个难以想象的事情。

  而在国内市场,我国刚刚启动的家电下乡工程虽然能给平板厂商提供不少的市场机会,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4、5级市场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也非常可怕,如果在这个时候价格出现大的回调,势必和国家拉动内需的宗旨不符合。

  因此综合看来,2009年的平板电视价格将在0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下调。而在这轮国产品牌的动作之后,外资品牌如何发动攻势,何时发动攻势,将成为2009年一个值得期待的悬念。

  ● 规格篇:尺寸

  ○ 尺寸

  提起买电视,绝大多数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买多大的,然后才会想起买多少钱的,买什么牌子的。这就说明尺寸是平板电视的最基本属性之一。

  早先曾经有一种方法,就是按照收看距离的远近选择电视尺寸,例如42吋的电视最适合2米5到3米的观看距离;50吋的电视适合4米的观看距离等等。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并不能阻止整个平板电视业朝着大尺寸化迈进。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42吋的平板电视2008年被46吋机型迅速超过,成为很多数消费者的首选尺寸。虽然从绝大多数家庭的住房标准来看,42吋的电视已经能满足国内100平米居室的客厅需求,但是在数量众多、更具性价比的46吋机型面前,却彻底丧失了主打地位。最明显的一个例证就是未有过46吋规格的等离子电视,在08年也出现了46吋的产品。

    因此在2009年,平板电视的主流规格继续朝着大尺寸进化是一个可以预料的结果。46吋机型将彻底取代40/42吋的机型,成为主流的机型。而更大一些的52吋电视由于平均价格已经大幅下调,势必也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欢迎。

  ○ 分辨率

  平板电视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分辨率,在2008年,全球的平板电视都经历了一场由高清到全高清的转变。到2008年下半年,除了极少数低端机型和40吋以下的小尺寸机型,绝大多数的品牌的产品线都完成了从1366×768到1920×1080的转变,全高清也从一个阳春白雪的代名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规格。

  可以预测的是,在2009年,平板电视的分辨率将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全高清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广电、影视行业的最高清晰度标准,短期内缺乏升级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则是各种内容清晰度的提升已经落后于电视分辨率的硬件规格,软件才是影响高清普及的瓶颈所在。

  当然,2008年业内而出现了一些朝着更高分辨率前进的事件。例如有厂家就推出了Utral Full HD、4倍现在全高清规格的平板显示设备,但这更多的体现了厂商对技术进步的追求。2009年这样的事情同样也将上演,但是并不意味着近两年内平板电视的分辨率规格会有明显的进化。

  ○ 体积&厚度

  平板电视的超薄化在2008年就已经出现了很强的苗头。在08年初的CES展上,不少品牌就推出了最新最薄的平板电视,无论是9mm的先锋等离子,还是12mm的三星液晶,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2008年真正投入市场的超薄液晶并没有展会上那么热闹。08年初,中国市场上消费者可以买到的超薄液晶也就TCL的一款7cm的产品。到了年中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日立推出的3cm左右的UT系列液晶电视给看惯了厚重机身的中国用户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到了年底,夏普又推出了厚度在 2cm左右的最新旗舰机型,让中国消费者彻底领略了什么叫超薄。

  瘦身后的平板电视将更加贴合“平板”的字面含义,在带来更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能更好的起到装饰家居环境、降低安装要求,节能省电,甚至便携的效果。例如日本JVC即将在CES2009展出的一款32吋液晶电视仅重5公斤,即使是女性也能轻松的拿着它到处行走。

  得益于背光源技术和面板技术的发展,2009年的平板电视超薄化也必将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从3.5cm到2cm再到1cm,数字的变化不仅会成为各个企业体现自己技术和实力的赛场,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出色、前所未有的使用体验。可以预想到一场数字不断被刷新的瘦身竞赛将在2009走向白热化。

  ○ 有机EL电视渐入佳境

  有机EL电视,又叫OLED电视,由于具有省电、高对比度、响应时间迅速、色彩优秀、结构简单等诸多优点,被誉为继液晶、等离子之后的下一代平板电视。当今有机EL技术的主流可以是AMOLED技术(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也就是俗称的主动矩阵式OLED。

  索尼在2007年12月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型的有机EL电视XEL-1后,一举奠定了自己在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上的“一哥”地位。但是2008年并没有任何一个厂家推出面向零售市场的有机EL显示器成品。这表明有机EL显示技术仍然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有机EL显示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2008年整个业界还是取得了一些突破。例如索尼和三星就分别推出了厚度仅为 0.03mm和0.05mm的有机EL屏幕。索尼还成功研发出了发光效率大28.5%,突破业界25%定律的新型有机EL材料,另一家欧洲老牌照明巨头 OSRAM再在2008年末研发成功符合能源之星标准,发光效率达到60lm/W的照明用白色有机EL材料,这些都为明后年的有机EL技术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而从整个有机EL平板显示产业的布局来看,除了索尼、三星这两家早已涉足OLED的厂家,东芝虽然在2008没有大的动作,但也表示将在 2009年拿出自己的有机EL电视产品。等离子巨头的松下也表示,将在09年或者10年,推出30吋左右的中等尺寸有机EL电视。这对于在08年并没有取得太多眼球的有机EL电视来说,2009无疑将会成为渐入佳境的一年。

  ●RGB-LED背光

  2008年岁末,随着索尼和夏普两大平板电视品牌新款旗舰产品的发布,所有人都发现这两款机型虽然尺寸、配置都千差万别,但是有一项配置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都采用了可区域调光的RGB三色LED背光源。

  和在笔记本上得到广泛应用的LED不同,平板电视因为对色彩、对比度、亮度均匀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业内普遍采用了RGB三色LED作为背光源。单纯采用白光LED代替传统CCFL的平板电视,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普及,仅仅出现在少量需要减少机身厚度的薄型平板上。

  RGB-LED背光源的优点相比于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管CCFL,具有三个非常明显的优势:1、可以快速开关,响应时间迅速;2、RGB三原色独立发光、色域高、色彩纯正;3、可区域控制,便于提升对比度。这也是索尼和夏普旗舰液晶选择RGB-LED作为背光源的根本原因。

  影响RGB-LED背光技术在2009年普及的唯一因素将是价格,由于需要较多的LED数量,并且保证它们的光学特性相一致,是导致RGB- LED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RGB-LED背光技术将迅速从旗舰级产品向高端产品甚至主流产品型号普及,并成为2009年液晶电视的重大技术升级内容。

  ● 倍速技术再倍速

  液晶电视阵营虽然成员庞大,产业链高度发达,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所有品牌都无法回避的,就是在显示快速运动的动态影像时,液晶先天存在的拖尾问题导致的液晶电视的动态清晰度难以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水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液晶电视产品中就出现了100Hz倍速驱动技术。这种技术主要通过在原始信号的每2帧图像间插入一个新的画面,达到单位时间内显示画面的数量提升一倍的目的。由于画面帧率得到了提升,就会让观众观看快速移动的物体时,感觉画面更加流畅,拖尾问题变得不再明显。

  倍速技术自2007年诞生以来,也经历了不少次技术的变革。例如从早期简单的的插黑帧、插复制帧,到08年主流的基于ME/MC运动补偿和运动预测,插新生成的过渡帧;从只支持单纯的模拟电视信号,到对电影24P等多种信号源的支持;再到08年末索尼推出的200Hz四倍速驱动技术,倍速技术通过自身的一次次进化,在2008年实现着不断的自我完善。

  虽然是可以提升动态清晰度的有效技术手段,但是2008年100Hz倍速技术并没有成为所有液晶电视的标配。相反这项技术被厂家用来作为产品档次的区隔,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国产品牌,都将倍速技术作为高端产品的专属配置,中档产品和低端产品在2008年注定要和100Hz倍速技术无缘。

  在2009年,我们预测倍速技术将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最新的200Hz四倍速驱动技术将成为新一年中倍速技术的领跑者,除了索尼,三星、 LG、TCL等品牌也将积极跟进,迅速推出各自的200Hz机型。另一点就是100Hz技术将迅速下沉,到在2009下半年,市面上所有的主流中档液晶电视,都将有望搭载100Hz技术。2009年,倍速技术在再次倍速的基础上,将引来真正的普及潮。

  ● 数字一体机

  随着08年底索尼、夏普两大品牌新品的发布,2008年国内市场上的所有合资品牌和大部分国产品牌都拥有了各自的数字一体机产品。虽然各个厂家的一体机产品种类有多有寡,但是一体机取代模拟电视的趋势已经初具端倪。

  数字电视按照信号传输的方式,分为有线数字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我国的有线数字电视由于各地采用的传输标准不同,因此很难有电视机终端厂家开发出一款全国都通用的一体机。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因为有着统一的国家标准,因此对于电视机制造商来说,更具有实际意义。

  2008年由于北京奥运会的拉动作用,我国首先在6个奥运城市和广州、深圳开通了自主研发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按照国家广电部的规划,我国在未来几年时间里,还将投入20亿资金,建立覆盖全国的地面数字广播网络。而在节目质量方面,地面数字广播不仅能接收标准清晰度的节目,还能支持最高到 1080I的高清节目,效果毋庸置疑。

  同样以索尼为例,他们的最新发布的产品从高到低都是数字一体机。而在08年早已布下“交叉火力”的东芝也将延续主推数字一体机的攻势。此外,在数字电视领域拥有长久经验的LG、有清华凌讯方案先天优势的清华同方,还是首推3模合一的国产领军羊TCL,必然将在09年推出更多的数字一体机新品。和 08年绝大部分厂家只推出一两个系列或者一两款数字一体机产品“探路”的情况不同,09年的数字一体机将呈现出真正的爆发态势。

更多平板电视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平板电视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