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液晶产业行业分析报告 >> 面板囤积价格未挺回顾2010年LCD市场

面板囤积价格未挺回顾2010年LCD市场

2011-01-12 12:05: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2010年是显示器市场硕果累累的一年,3D、触屏、超薄技术都在这一年发力。玩家可能领略到了显示器市场的空前活力,在DIY领域除了显卡能与之争锋,其它的硬件只能望其项背了。

  可是在这些令人烟花缭乱的新技术后面是什么呢?是显示器厂商的笑逐颜开吗?实际上并不是,今年显示器厂商的幸福感肯定不会超过国民的总体水平。因为显示器的繁荣背后,出了很少一部分市场需求外,是显示器厂商的权益之计。

  市场的繁荣与否主要取决于产品的销售量,实际上2010年的显示器销售量和2009年没有太大差别基本持平。然而显示器和电视的生产量则远远超过了去年,加上显示器厂商的上游整合,显示器的竞争更加激烈。

  所以,显示器市场并不繁荣。相反显示器陷入了一种供大于求的困境,显示器厂商和面板厂商正为之着急,并寻找方法解决。用新技术刺激消费就是厂商重要的权宜之计。

  产能的扩大可能显示器市场出现困境的最直接原因,本年度出现了数十次较有影响力的市场整合。不管是在中国大陆、台湾还是韩系厂商,都在纷纷扩大产能。

  在大陆连续亏损7年的京东方,也已经将8.5代线铺设完成。总投资超过175亿元人民币。在12月份又传出京东方获得百亿融资的消息。

  另外,台系厂商和日韩厂商也不段增加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在今年的12月中旬,台湾“经济部”官员就透露,通过了友达赴中国大陆投资的申请。获得审批后的友达迅速在昆山行动,这次友达准备投入30亿美元,建立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自此之前,友达宣布友达在苏州建设的7.5代生产线将在2012年投产。

  除此之外,日韩厂商也没有放弃对中国大陆市场的进驻。近日,网上播出三星和LG确定获得在中国大陆修建8代液晶面板的权利。

  看似这些都是未来的产能,但是在这些显示器厂商审批在大陆建厂的同时,其自身产能也在不断增加。

  在产程不断增加的同时,需求随之增长,显示器市场便会毫无质疑的活跃起来。事实上并非如此,2010年的显示器销量相对于去年并没有增加。显示器市场与其说是开拓边疆,不如说是内部争抢地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市场的错位估计。

  2010年8月份下半年26寸电视面板的报价是120-128美元,下跌5美元,跌幅3%-4%。32寸报价177-182美元,下跌6美元,跌幅3%。37寸报价217-231美元,下跌3美元,跌幅约1%。40―42寸全高清低电视面板报价278-305美元,下跌了10美元,跌幅约3%。但因8月初才刚刚大跌10―13美元,累计第三季以来,40-42寸电视报价累计已下跌30美元左右,跌幅约达10%。

  原本,在暑假开学和新生入学之际,是显示器的销售旺季。在6、7月份,显示器厂商纷纷囤积面板,希望在8月份发力。但是市场并没有向预估那样景气,8、9月份的销量并没有增加。

  除了对开学市场的预估失败,包括“五一”和“十一”两个假期,显示器市场也没有出现抢购热潮,致使前面做好准备的显示器厂商库存增加。

  在如此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显示器厂商和面板厂商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呢?现在看来,两种途径。

  第一,显示器厂商纷纷在外投资。在外投资,就要选择消费还没有被完全激发,但是具备消费潜力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友达将联手冠捷在俄罗斯投建液晶模组和系统组装厂,还有冠捷独立在巴西建立的面板厂,以方便当地市场需要。

  第二,就是增加对新技术的投入,挖掘中国市场对显示器多样化需要。比如3D面板。在今年的8月末友达宣布投资修建3D面板生产线。另外,面板厂商对平板电脑的支持,也缓解了一定的压力。

  整个2010年是显示器活跃的一年,也是厂商惊心动魄的一年。2011年,新技术的涌入将会为显示器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LCD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LCD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