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一季度,吴江纺织行业总的情况是运行基本平稳,原料价格略有波动。3月份以来化纤纺丝、织造成品的销售显呆滞。在大纺织产业中,茧丝绸行业运行维艰。很多企业由于茧丝原料价格处于高价位、工费成本上升、销售不畅等原因而处于亏损境地,一些企业停机停产,转营其他业务,有些企业竭力撑持,但困难重重。具体运行情况分行业阐述如下:
桑蚕生产
今年吴江市春茧蚕桑长势良好,茧价有望继续上涨,农民养蚕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吴江蚕种发放量有所下降。具体情况如下:
1、去年蚕茧收购价提高,白厂丝价格大幅上扬,预计今年春茧收购价会有上涨趋势,农民期盼收购价在1800~2000元/担,去年春茧吴江收购平均价在1513元/担,预计今年上涨20%左右。
2、全国和江苏省今年春茧发种量比去年增加,吴江市由于挖鱼池、回粮田、扩道路等原因,桑地面积在减少。虽然农民养蚕积极性有所回升,但终因桑地面积减少,而使春茧发种量随之下降。例如,盛泽桥南村原来预订蚕种50张,由于桑地转让,只得退掉蚕种。这是吴江经济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
3、今年江苏省春茧的蚕种有减无增,只得从外省调入,预计发种80万张。吴江市发种10990张,去年是13000张,同比减少14.5%。
缫丝企业
至2010年底,全市仅存4家缫丝厂,但今年一季度只有3家企业有数据,1家已基本停产。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缫丝产量为153吨,(其中华佳集团包括广西和江苏大丰分厂的产量),去年同期是204吨,为去年同期的75%。白厂丝价格今年一季度平均为39.3万元/吨,去年同期平均为26.62万元/吨,同比上涨47.63 %。一季度末,市场上4A级厂丝价位在40~41万元/吨,比去年年底每吨上涨2万元左右。
就缫丝规模较大的、在吴江缫丝业具有代表性的华佳集团而言,今年一季度厂丝的生产和销售基本上还是比较正常的。因为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所以去年从苏北及广西收购的茧子比较丰富,连同少量的本地茧算在内,该公司共计要收购200吨干茧。去年春茧缫丝的原料成本价为27万元/吨,加上工本费5万元/吨,所以销售成本价在32万元/吨。而市场丝价一路飙升,至年底达38~39万元/吨,每吨丝可赚5~6万元,效益颇丰。
当然,缫丝企业普遍存在着一些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华佳集团副总陈月红女士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是工费成本急剧上升,企业难以承受。现在本地一线做得比较好的缫丝工,每月工资要3000元,广西和大丰一线缫丝工工资是每月2000多元,整体平均工资已增加25%。吨丝工资成本已由原来的2.2万元上升至2.8万元。
二是工人不愿意做缫丝工。本地工人基本没有踪影,外来工人也不愿意学。主要原因是受环境影响,这儿就业机会较多,一些化纤喷织企业的工资及其他待遇都要高一些。
三是茧源减少。吴江地区桑蚕种养已所剩无几,就是在苏北地区,因为工业发展蚕桑也在萎缩。华佳集团在大丰地区所办缫丝厂2003年可收茧180吨,现在只有50吨(分配),所以在当地6组自动缫的生产茧由其他地方调入。
四是茧子质量差。具体表现为茧子“上山”时间短,“上车率”低、“烘折”大,“解舒率”低。主要原因,目前收购尽凭目测,没有像过去那样严格。
根据目前掌握到的信息,广西、云南地区茧丝业还在发展,但是江苏中、北部,四川、重庆和安徽等地区也在萎缩,所以总量并没有新的增长。预测今年春茧上市后,丝价不大可能下降,即使有所下跌,幅度也不会很大,一般价位仍要在35至40万元/吨。
更多丝绸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丝绸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