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专用车行业分析报告 >> 国际热销的柴油车为何难以进入中国发达城市

国际热销的柴油车为何难以进入中国发达城市

2005-04-11 08:22: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每一次汽油涨价都必然引出一系列关于车的话题,而柴油车在中国难以进入发达城市便是其中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之一。

  这个事情大的背景是:在全球石油资源日趋短缺,而汽车消费不断攀升的今天,在找到终极替代能源之前,全世界汽车厂家、能源公司以及政府都在探索用以过渡并延缓石油危机爆发的中间路线。柴油发动机和混合动力是现在看来全球找到的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 。

  现在,全球拥有混合动力技术的厂家主要是日本丰田和本田公司,消费者为这种可以节省一半汽油并极大降低尾气排放的解决之道所付出的代价是,每辆车比同级车贵3000美元。而新一代柴油发动机轿车二氧化碳排放比汽油轿车减少30%-45%,节能25%-30%。价格只比一般车贵1万元人民币,可以在生命周期中通过节油而收回投资。而且,由于具有高转矩,在0-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范围内加速等性能优越,正适合交通拥堵的发达城市使用。

  在欧洲,新一代柴油发动机车在新车中的比例2004年为45%,到2012年将上升至53%。像奔驰这样生产全系车型的厂家,从卡车到顶级豪华车迈巴赫都已配上柴油发动机。强大的销量带来的不仅是使汽车公司降低成本,提高赢利,也带来产品不断改进后的技术可靠性。在汽油价格较便宜的美国,甚至走混合动力路线的日本,近年来也开始兴起推广柴油车的热潮。

  尽管中国在去年公布的新汽车产业政策中明确提出应大力发展柴油车,但在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几个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我们却几乎见不到柴油车。

  像北京一样明令禁止给轻型柴油车发牌照的城市并不少见,上海也只是对个别车型解禁。理由是:即使从车的质量标准来看合格,也没有合格的柴油供其使用,这不能保障柴油车尾气达标。

  中国的石化生产基本上被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国有能源公司所垄断,他们有没有能力生产出与新一代柴油发动机配套的轻质柴油呢?事实上他们当然有这个能力。在回答记者的询问时,中石化一位资深人士明确表示,他们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和欧洲一样标准的柴油,而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办到。

  但是,作为商业公司他们却找不到生产好柴油的理由。原因在于政府宏观部门现在还不允许柴油定价市场化。比如,国内同等质量的柴油价格要比新加坡进口的柴油每吨低1000元左右,但商业公司却不能以此为依据提价。今年3月政府指导成品油调价,汽油价格每吨上涨300元,而0号柴油按兵不动。这使得石油公司无利可图甚至赔钱,而改造北方大多数炼厂使之能生产轻质柴油的投资将数以亿计。同时,发达城市大多下达了柴油车禁令,柴油轿车难以出售,对轻质柴油的需求少得可怜,石油公司更不敢投入。

  症结似乎出自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但我们发现,政府定价部门的理由也很充足:柴油一直是农耕机具的主要燃料,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粮食价格稳定,限价是必要的。

  寻找答案的努力似乎进入了死胡同,如同其他关乎农民利益的资源如农肥、农药、农网一样。

  保护第一产业就势必会限制甚至牺牲第二产业的进步吗?有人曾经以为可以做到两全其美,认为采取放开价格然后再对农业进行补贴就行。但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这种办法中存在大量不可控制因素,会带来诸多新难题。行政成本的加大,可能使其退回保守主义的思路之上。

  然而,这只是卷心菜的第一层花叶。剥开它,我们看到的是以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为首的一些欧系厂家正在车上做文章以解开这一死结。继宝来、捷达的柴油车之后,去年8月,一汽-大众在全国推出了发动机按中国柴油质量进行改造过的奥迪柴油车。在北京,加入普通加油站0号柴油的奥迪2.5L柴油车尾气达到了欧洲三号标准。

  但是,这种努力并没有挤开北京市场禁令的一道门缝。中国不像欧洲,对车辆排放与燃油质量配套定出标准,部门法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得环保部门找不到确定的标准可以依赖。具体到执法机关,他们既不知道加油站里0号柴油的有害物质含量是否稳定,也不知道这种中国化改造后的柴油车是不是每辆每天都能排放达标。要想让柴油车在大城市里跑,只有依靠最原始的办法,每天一辆车一辆车地检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为了北京的蓝天,只好牺牲汽车厂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已经推出和将要推出柴油轿车的汽车厂家目前都有专人在游说各地政府,两大石油集团也没闲着,中石化的人士表示,只要政府能在柴油定价上稍微放松一些,他们就愿意投入改造,生产出更高标准的柴油以适应城市需要,“我们每年都不断向政府建议出台完善的标准和市场化定价体系,让成品油供应商与汽车厂商在源头上开始配合,而不是到市场上才碰面。但这需要好几个部门的协调,所以事情就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搁置了。”

  很显然,这不是理解力的问题,甚至也不是责任心的问题,宏观部门对整个监管体系有没有信心很值得怀疑。一些主张继续实施限制的官员认为,如果柴油价格放开,柴油分出良莠,让农用机具继续享受低价低质,却难保城里的黑心加油站不以次充好;如果对一些车型解禁,就无法堵住其他的利益游说集团无孔不入的缺口,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拿到牌照的车辆在很短时间内会达不了标。政府心烦,用户遭殃。所以,最简单和安全的办法就是一道禁令。

  对于柴油车解禁,媒体已经呼吁了很多年,各种报道频繁见诸报端,但政府管理部门的难题却一直解不开,这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一个道理,即使显而易见的进步也并不一定可以顺顺当当地实现。

  中国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是2800万辆,并以每年500万辆左右的速度递增。车用燃油消耗去年达到8120万吨,占全年中国石油消耗总量的1/3,按现在90号汽油4700元/吨,柴油4200元/吨的价格,如果其中10%是柴油车的话,交通运输的资金消耗就可以节省40亿元人民币。这样的实惠什么时候可以让中国的消费者享受到呢?

更多柴油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柴油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