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水处理行业分析报告 >> 海水淡化市场前景分析

海水淡化市场前景分析

2013-05-15 10:19:01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海水淡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的产能将达到220万立方米/日以上,产值达300亿元。不过,高成本和技术瓶颈目前仍制约着海水淡化产业的大发展,政府的支持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十二五”规划中将“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 75%以上”作为目标之一,不少上市公司已在布局海水淡化设备产业。

  后年产值有望达300亿元

  海水淡化是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是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海水淡化主要分为蒸馏法和膜法两种,蒸馏法的运用更加成熟,该方法具备受原水浓度限制小、淡化水纯度高、适合大规模建厂、直接利用热能以及经济实惠等特点。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便将海水淡化视为重要发展战略;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将达220万立方米/日以上,国内海水淡化产业产值达300亿元,装备制造自主创新率达到70%以上。

  但就现阶段看来,海水淡化这一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的产业多运用于工业行业。国内运用于工业的海水淡化工程已有诸多典型案例,如天津北疆发电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一期10万立方米/日工程,设备投资1.2亿美元, 已于2010年投产);天津大港新泉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10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工程投资10.5亿元,2009年投产)。

  成本、技术成产业化瓶颈

  虽然政府频频释放大力发展“海水淡化”的信号,但在我国这一产业仍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技术和成本,这仍制约着“海水淡化”产业化进程。 

  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受成本影响,国内目前除了国家示范项目外,真正由需求产生的海水淡化项目寥寥无几;技术门槛方面,海水淡化三大关键技术装备中,除高压泵外,能量回收装备、反渗透膜及组器都依赖进口;成本方面,“热法”的缺点是热耗能高,成本高。“膜法”虽然热能耗小,但因为膜阻力大,过程中需要用到高压泵,实际能耗仅比热法低10%至20%,且膜的价格不菲,寿命又短,每年有50%的衰减,因此成本也不低。

  虽然海水淡化是一个趋势、一个目标,但将其作为主要用水目前还很难做到,海水淡化运用于民用的可能性较小。其原因在于,“工业用水每吨为7元至8元,而民用水每吨为4.5元;淡化海水出厂水价在每吨4.5元左右,输送成本为2.5元/吨至3.5元/吨,若淡化海水民用,相关企业面临的要么是巨额亏损,要么只能提升水价。因此,海水淡化是否能产业化还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和补贴。”

  多家上市公司已抢先一步

  “十二五”规划将“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75%以上”列为未来目标,这或许为相关公司带来机遇。

  对此,按照这一指标来估算,预计海水淡化设备、材料公司将获得近90亿的市场空间,其中反渗透膜及膜组件在10亿元左右,但是目前中国更多是依赖进口,也正因此,具备技术储备的国内企业也将有机会参与其中。

  而上海电气早在2008年就已制成了国内首套万吨级海水淡化设备,是国内较早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大型企业之一。公司目前的海水淡化业务已覆盖国内外市场。国内项目包括国华沧东黄骅发电厂二期1.25万吨/天热法海水淡化项目等多个项目,国外项目分布在印尼、越南等地。

更多海水淡化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海水淡化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