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化纤行业分析报告 >> 再生纤维前景分析

再生纤维前景分析

2013-06-04 10:53:18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目前,随着国外再生纤维织物和服装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以及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原料的日趋短缺,国内再生纤维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一些企业已经拥有了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但另一方面,国内再生纤维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前进的道路并非坦途。

  机遇来临前景好

  据化纤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报告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纺织原料的消耗量达到了4130万吨,而专家预测,如果找不到新油田,作为合成纤维主要原料的石油资源将会在2050年前后枯竭。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高,如何降低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就成为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而且随着我国粮棉争地问题严重,天然纤维资源有限,人口的膨胀又使纤维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纺织原料短缺问题愈加突出。

  再生纤维原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废旧聚酯瓶片,一类是废弃的边角料和衣服。目前我国废弃的聚酯瓶片年存量已近300万吨,废旧纺织品年存量已达2600万吨,处理和掩埋这些废弃物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空间和资金,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如何将这些废料变废为宝,已成为政府和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而再生纤维可以借此契机获得发展。

  一些企业已经看到了发展再生纤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原生涤纶纤维相比,每生产1吨再生涤纶纤维可以替代6~8吨原生石油;可从垃圾填埋场中利用2.4吨聚酯塑料原料,从而节约近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间;与传统的聚酯纤维产品的生产相比节约43.6吨水资源,减少3吨垃圾焚烧化过程中的碳排放,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明显。” 

  另外,再生材料的使用已成为保护环境所需,并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进而对相关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节能环保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 ‘十二五’规划中被重点提及,作为企业对此应该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此外,社会对于利用废旧资源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所以可以确定,再生纤维在国内的发展机遇和前景令人乐观。”

  蓬勃发展见端倪

  从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回收利用废旧PET的方法。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和研究机构均投入了巨大人力和物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其中一些工艺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运作。化纤行业市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如今,一些知名国际品牌也纷纷加入推动再生纤维产品发展的行列中来。例如耐克、阿迪达斯公司为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的荷兰、巴西及美国等9个国家队提供的队服,就是通过回收废旧聚酯瓶再加工得到的。沃尔玛公司2010年明确提出,在未来5年,对其供应链推行废物零排放要求。

  国家发改委2011年9月发布的统计信息表明,2011年我国再生聚酯纤维产能600万吨,实际产量近40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可见,中国已成为再生纤维聚酯纤维的第一大生产国。尤其是江、浙、沪地区,回收聚酯瓶的工厂和再生纤维的加工企业很多,并且逐渐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其中有些企业异军突起,已经在生产工艺、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纤维产品。上海某化纤有限公司注重再生差别化纤维的开发和应用,不仅能够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再生差别化聚酯纤维,而且其咖啡碳纤维、再生凉感纤维和再生超仿棉纤维等已广泛应用于春夏时装、内衣、外衣、运动服、休闲服、家纺等纺织品领域。“我们以纤维企业为核心延伸再生聚酯纺织品的产业链,将会大大增加企业利润。只有形成再生聚酯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掌握整条产业链的生产工艺流程,努力开发终端产品,形成连贯的产业链,才能扩大市场份额。”

  挑战诸多行进难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纤维制品生产和消费国,在再生纤维业市场的创新谋变中依然背负着产业链、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跃升的沉重使命,面前的挑战也有很多。

  首先,众多企业仍然以生产低档的填充物和无纺布为主,在生产高端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开发不足,技术不过关,而且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总体上,我国再生聚酯纤维产品在技术、人才、设备、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缺乏系统和持续的投入,管理水平不高,造成生产不连续,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而且产品仍以低档的棉型、填充料和无纺布为主,对国际市场所需的具有功能性的长丝产品、高档针织面料和高档家纺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足,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的行业发展态势。”何伟接受采访时所说。

  其次,再生纤维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低,造成了行业内各种企业鱼龙混杂。目前国内再生纤维的生产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有些企业对社会不负责任,监管部门也没有适合的行业管理措施,这些都是当下再生纤维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和媒体配合引导。

  再次,大众消费观念还有待转变。大多数人目前还难以接受“废料—再生资源—消费品”的新型消费理念,认为再生纤维制品的安全性、卫生程度不如原生纤维。“在国外,因为对环保理念的认可,消费者对再生品的认可程度很高。在中国,消费者认为再生的产品是不好的,是垃圾。这种观念也是目前发展再生纤维面对的一大挑战。如果没有相关权威部门制定标准来规范和引导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对再生纤维的认识转变至少还要50年。”

  不仅如此,我国目前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某些产品必须使用再生原料,而这在国外则是有明确要求的。

  面对我国再生纤维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侧身其间的企业家们普遍期待政府部门能够加强政策扶持的力度,尽快制定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也希望社会媒体多多呼吁,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只有这样,我国再生纤维产业才能真正蓬勃发展。

更多再生纤维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再生纤维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