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金融行业分析报告 >> 2014年货币政策走向分析

2014年货币政策走向分析

2014-01-02 11:27:02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2013年12月31日,央行官方发布了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新闻稿。在这次例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强调,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同时寓改革于调控之中,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保持适度流动性”的提法显然与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思路出现了微妙变化。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并没有“保持适度流动性”的提法,其表述为:“加强流动性总闸门的调节作用,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保持适度流动性”释放了怎样的方向?据了解,“保持适度流动性”透露出两层意思:一是在2014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情势下,要达到2014年经济平稳运行,必须把控好流动性的尺度;二是可能对当前地方债务问题、资金成本高等风险保持警惕,“保持适度流动性”的提法不能简单理解为偏向宽松。

  目前,国内对于中国经济下行普遍感到担忧。虽然有些担忧可能过于悲观了,但现实也提醒我们对2014年经济工作不能掉以轻心,眼下必须直面两大问题:

  第一,2014年地方债务压力并不轻松。虽然整体政府债务属于可控范围,但高达40%的负债率必须引起重视,尤其是考虑到局部地区的债务问题仍很严重,控制债务扩张的政策在2014年将十分严厉。

  第二,2014年中国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易升难降。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主要有三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实体经济自身。近年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二元化”问题突出,房地产业对利率水平不敏感,吸引各类资金持续流入,结果必然是其他行业感到“融资难、融资贵”。其次是影子银行体系。它的快速膨胀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推高了融资成本。再次是银行。金融脱媒日益明显,居民存款占银行负债比例下降,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走高。

  由此可见,2014年经济决策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究竟是偏松还是偏紧,将极为考验调控艺术。

  在央行去杠杆的政策调控背景下,中国的利率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的概率正在增大。可以认为,在中国货币政策执行的变局中,有一个重中之重,是防控债务风险。防控债务风险,放到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层面上,是放弃高杠杆的发展模式。更有传闻称,治理银行同业杠杆的“9号文件”很可能近期下发。可以预见,在2014年的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去杠杆将是一个重要的操作目标。在此种情况下,市场流动性紧张可能会成为常态。

  未来有三个长期因素推动未来利率水平趋势性上升:一是投资和储蓄的相对变化影响利率水平。未来投资率将基本稳定或小幅下降,但下降幅度会小于储蓄率降幅,这将促使市场利率上行;二是利率市场化推升利率水平;三是国际环境变化可能推动我国利率水平上升。美国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将间接推动我国利率水平上升。

  面对这样局面,市场的共识是引导资金更多进入实体经济并不断进行去杠杆化。可以预期,中国经济的去杠杆仍将持续,这并非是短期内就可见效的一项工作。不论是化解产能过剩,还是治理地方债,抑或规范银行同业业务,都是一场“持久战”,除了“面上”的监管,还需要推动“里子”的改革。正如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所言,中国金融要迈上新的台阶,要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必须深刻认识实体经济部门的内生性金融要求,改变只有金融机构方才能够从事金融活动的监管意识,将票据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发行等“金融权”归还给实体经济部门,才能形成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互动的金融创新发展新格局。

更多货币政策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货币政策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