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钢材行业分析报告 >> 钢材行业现状

钢材行业现状

2019-01-31 09:40:5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钢铁行业发展至今,钢厂、流通商和终端用户都是产业链的参与主体。近几年,受利益驱使,导致我国钢铁生产出现结构性过剩,截止2018年粗钢产量仅8.32亿吨。以下是钢材行业现状分析。

钢材行业现状

  钢铁业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热门行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2015年,我国钢铁消费与产量双双进入峰值弧顶区并呈下降态势,钢铁主业从微利经营进入整体亏损,行业发展进入“严冬”期。钢材行业分析,中央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出台的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财税金融政策也为钢铁行业彻底摆脱困境提供了历史机遇。

  2017年,我国钢材产能供应处于阶段性瓶颈状态:始于2016年四季度的“地条钢”整治运动将行业去产能攻坚战推向了高潮,截至2017年6 月底,“地条钢” 产能已经基本肃清,全国27个省(区、市)取缔、关停“地条钢”生产企业600多家,涉及产能约1.2亿吨,影响在产产量5000-6000万吨。由于“地条钢” 生产方式较为隐蔽,大量隐性产能的退出导致表内产量快速提升,行业的真实产能利用率已经处于极高状态。钢材行业现状分析,2017年5月份以后虽然吨钢盈利不断上升,但行业日均钢产量数据却维持在240万吨上下窄幅波动,产量对盈利的感知已经趋于钝化,这意味着行业供给能力基本已经达到极值状态,真实产能利用率顶部运行。以具体实例为证,2017年三季度我们看到之前接连亏损的首钢顺义冷轧厂、*ST 重钢已经扭亏为盈,行业高成本区域钢企开始盈利意味着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处于饱满状态。

  2018年,随着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环保限产多个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钢铁行业供需格局。我国2018年全年粗钢产量8.32亿吨,同比增长5.7%;钢材总产量10.48亿吨,同比增长0.8%。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6.62亿吨,钢材表观消费量8.87亿吨。钢材总量增速虽然较低,但因为小钢厂的关停,落后产能清理,钢铁行业整体竞争环境改善。主要钢材价格持续上升:螺纹钢、热扎板卷、冷轧板卷、普碳中板等品种全国现货均在2018年都有明显涨幅。

  钢企盈利来源的两种途径:钢铁行业作为一个典型的成本加成型产业,其盈利的高低和原材料价格没有必然关系。举例来看,2018年矿价从低点的40美金左右反弹至目前逾70美金,但同期螺纹钢吨钢盈利达到1000元以上。相反,2018年年初以来铁矿石价格从高位70美金跌至近几年最低的38美金,钢企反而亏损了200-300元,真实世界的检验证明了传统认识并不能解释行业运行的实质。由于钢铁行业产成品高度同质化,单体冶炼企业盈利取决于本身加工制造成本与行业边际成本差值。投资标的企业盈利的上升一方面可以通过行业边际成本上行获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成本,改变成本曲线中的相对位置实现。钢材行业现状分析,行业边际成本上升的方向和速度是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成本曲线的形态决定的,而相对位置的变化更多来自于新型技术产生或行业政策的转折。

  钢材作为典型周期性行业,在世界经济稳健复苏、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钢铁行业预计将继续维持高景气运行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钢铁市场主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虽然外部需求环境有所好转,但由于逆全球化思潮下国际贸易摩擦频繁,钢材出口形势能否触底好转尚待观察,对促进我国钢铁需求增长作用有限;同时,随着国内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下游行业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带来钢铁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往对需求规模增长的关注将逐步转向对需求结构变迁的重视,由此也将导致钢铁企业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面临重大调整。

  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复苏将继续巩固,钢材市场前景乐观,贸易战对行业负面影响整体上是可控的。钢材产品销售服务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未来,钢铁流通企业与钢厂同时作为推动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体。以上便是钢材行业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钢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钢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