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对抗感染药物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尤其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2021年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394亿美元,产能也在迅速扩张,以下是2022年抗感染药物行业发展趋势。
抗菌类药物属于抗感染药物大类,而抗感染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行业发展趋势指出,目前,喹诺酮类抗菌药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类药物之一,同时也是抗菌类药物中开发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有的国产抗感染药物品类众多,包括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类、多肽类、大环内酯和林可酰胺类、抗结核类和抗病毒类等抗感染药物,以药品通用名计品种多达403个,涉及药品生产企业2500余家,市场规模约600亿元。
预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医疗卫生消费市场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张,可以预见,在我国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消费市场规模下,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也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笔者从以下三点分析抗感染药物行业发展趋势。
由于多重耐药菌对传统常用的多种抗菌药均产生耐药性,现有药物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容易造成治疗失败,延误病情。因此,对耐药菌有效且具有良好安全性的新型抗菌药是临床的长期刚性需求,也因此催生了可观的市场需求。目前,抗菌药治疗面临最后防线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升高和药物安全性限制使用的两大主要挑战,迫切需要具有新机理或新结构的下一代抗菌药来解决这些问题。研发新型的抗菌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是未来抗菌药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
抗感染药物行业发展趋势指出,严重的细菌感染通常为急性感染,病情发展快,患者基础条件差,在采取有效药物治疗的同时,药物安全性也至关重要。目前部分感染治疗方案导致患者出现包括过敏反应、肾毒性、骨髓抑制、肌肉毒性、严重呕吐或腹泻等不良反应,无法满足用药安全性的要求。例如,利奈唑胺与骨髓抑制有关,且会产生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血压带来负面影响;达托霉素于治疗过程可能产生肌肉损伤等不良反应;万古霉素可能产生肾毒性及耳毒性等不良反应,且调整万古霉素的剂量需经常进行血浆中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以确保安全给药。因此更安全的抗菌药成为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未来抗菌药研发的趋势之一。
口服抗菌药被认为是接受度最高和最经济的给药方法。然而在多重耐药菌市场上,很少有口服药物可供选择,患者经常需要住院或到医院接受注射治疗,增加医院和患者的负担。有良好安全性保障的口服制剂,可以使患者居家接受治疗或更早由注射转化为口服治疗,减少住院时间和到医院的次数,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具有良好疗效的创新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口服抗菌药出现,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将为医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可口服的新型抗菌药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综合来看,我国抗感染药物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了,新上市的药物数量只增不减,产品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
以上就是2022年抗感染药物行业发展趋势的大致介绍了,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