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我国林木产业进一步拓展 政策全面推进林木流转交易

我国林木产业进一步拓展 政策全面推进林木流转交易

2022-11-28 11:10:44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林木市场明显好转,政策逐步加快林木产业发展。现下,森林经营是林业工作永恒的主题,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广泛传播,必将对中国林业尤其对重点国有林区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未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建设现代林林木行业的重大命题。

  我国林木产业进一步拓展

  林木行业是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林业产业以森林为基础,因此林木种植业在整个林业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战略性作用。在产业链方面,林木种植行业上游主要是肥料、虫害防治、木苗育种等,通过对林木进行加工成各种木材,然后广泛运用于建筑、造纸、家具制造、人造板生产、生物质发电、包装等行业,所以上下游产业将进一步相互延伸和拓展。

  2016-2021年,我国木材产量持续增加,截止2021年达到11041万立方米。而锯材和木制品产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2021年产量约为6753万立方米。

我国林木产业进一步拓展 政策全面推进林木流转交易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支持苗木种植行业的发展,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

  全国林业系统不断落实国家环保政策,林木种植发展质量持续提升,造林面积整体下降。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造林面积为360万公顷,同比有所下降。为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组成品质及生产率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森林抚育面积进一步增长至837万公顷;2021年,我国完成天然林抚育113.33万公顷。

  我国森林物种丰富,湿地生态良好,景色各异,非常适合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2019-2024年中国林木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表面,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2.96%,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已指定64处国际重要湿地,建立60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899处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0.93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2%。按照目前趋势,全国森林旅游业有望继续保持复苏势头。

  政策全面推进林木流转交易

  4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做出了全面推进的决策,要求“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明确提到了林木的所有权归属和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称林改“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承包和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有专家指出,对于中国广大林农来说,这次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具有像当年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大历史意义,是继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

  从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后至今已经五年,可以说,这次会议是中央对于林改推进的最为清晰信号。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蕾透露,这次林改的指导意见已经通过,正在做文字的修改,将会在近期公布。

  林权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在资本主义国家分为国有林权和私有林权。由于森林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而,尽管私人业主对其森林享有所有权,但法律对其采伐、销售作了严格限制。中国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规定大森林收归国有。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森林分属于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农村村民在房前屋后和村组(生产队)指定的地方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同时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滥用所有权乱砍滥伐。此外,《民法通则》第81条还规定,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森林,可以依法发包给集体或者公民个人经营,其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

  我国现有集体林面积占全国林业总面积的57.55%,其中经济林和竹林分别占全国的90%以上,在中国林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总经济价值至少在20000亿以上。

  但是,由于集体山林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缺位等体制性障碍,导致集体林木只砍不造、造而不管,致使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更有甚者,群众之间、村落之间为争夺森林资源产生矛盾、造成纠纷,成为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不利于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制约了林业的快速发展。本次改革重点是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权经营管理新机制,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改革的范围主要是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尚未明晰的集体商品林及县级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完成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任务。改革将从五个方面推进,其中包括,改革森林经营管理制度,落实经营主体对林木的处置权;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完善公益林补偿制度;扶持农民林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等。

  在落实经营主体对林木的处置权方面,政策将进一步简化采伐审批程序,提供便捷服务,依法保障林农平等获得采伐的权利。而为了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我国将建立林木流转交易市场,健全林木林地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转。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很有代表性。林权改革不仅是林业体制内生产关系的调整,也不仅是林业内部生产资料重新分配,而且是整个农村改革领域的扩展和深化,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从林权改革观察下一步农村改革性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解决平等问题,要在改革当中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使广大农民真正和城 居民一样,成为平等的社会主义公民。用法律的语言来说,就是使农民成为与市民同等地位的公民;用WTO的语言来说,就是使农民享受国民待遇;用市场经济的语言来说,就是使农民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主体,“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认识农村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意所在,就会使我们不仅从感情和道理上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而且能够从法律和体制上来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

  根据林业部网站的资料,截至2007年底,全国27个省专门成立了林改的办公室。福建、江西、辽宁、浙江4省已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正在推进配套改革;河北、云南、安徽、湖北等省主体改革全面推开;四川、湖南、陕西、吉林、海南以及地震受灾严重的四川等省即将全面推开主体改革。

  政策实现林木采伐管理,各地采伐办证工作量加速上涨。自然灾难并不能阻挡中国改革建设的步伐,产权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抓住了产权制度改革就是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林权改革是当前国家重要的产权制度改革,让经营者有其山,植树者受其益,务林者得其利,这也是新时期加快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选择。

  以上就是林木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

更多林木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林木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