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铸造行业现状分析:提升关键铸造装备制造水平

2025年铸造行业现状分析:提升关键铸造装备制造水平

2025-03-18 10:27:54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装备制造业的庞大体系中,铸造行业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众多主机和重大技术装备发展的根基。2025年,铸造行业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关键阶段,回首过去,“十三五”期间行业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当下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的发展时期,铸造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铸造行业现状分析

  一、铸造行业“十三五”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行业规模发展态势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铸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铸件总产量达5195万t,连续21年位居世界首位。从2001-2020年,铸件产量整体呈正增长趋势,但自2011年起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低速增长”,期间2015年同比下降1.3%至谷底,2018-2019年持续走低,2020年恢复正增长。这一变化受全球经济形势、国际贸易摩擦、疫情以及国内产业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

  在主要行业铸件需求方面,汽车工业是铸件的最大需求用户,2020年汽车铸件占比达28.9%。受商用车拉动,汽车铸件产量较2019年增长5.6%。同时,发电设备及电力行业、通用机械及新兴产业等市场占比提升较大。

  从铸件材质来看,2020年铸钢件产量占比上升至12.2%,球墨铸铁件产量上升为29.5%,铝(镁)合金铸件产量占比下降至13.1%。球墨铸铁产量增长得益于内燃机、农机等行业的发展,铸钢件产量增加则与矿冶重机、工程机械等行业增长有关,而铝(镁)合金铸件受新能源汽车等带动的同时,也因乘用车产量下滑、铝制车轮出口下降而产量占比降低。

  (二)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铸造行业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企业发展水平失衡,数量偏多且平均规模偏小,部分企业工艺装备、产品质量和环保治理水平落后,影响行业整体健康发展,还容易引发恶意竞争。

  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长期存在“重主机轻零部件”“重冷轻热”的观念,铸造行业利润偏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作用不明显,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薄弱,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率低。

  行业发展模式相对粗放,多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注重规模和速度,研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精益管理水平不高,产品综合废品率偏高,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产业集群发展在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规划建设不足。

  部分关键铸件不能满足主机要求,如重型燃气轮机热端部件、核乏燃料储运罐等关键铸件存在自主化制造难题,部分关键铸件在产品性能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方面也有待提升。

  环保治理和安全生产相对薄弱,国家环保标准缺失和滞后,导致企业环保治理不科学、重复治理。行业内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安全生产预防能力不足。

  此外,从业人员短缺问题突出,高校相关专业设置调整,职业院校数量极少,企业就业吸引力弱,使得行业各领域不同层次人才短缺,制约了行业发展。

  二、“十四五”铸造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一)市场竞争与需求变化

  国内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铸件市场受主机行业需求和国际市场份额影响较大。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对铸件需求影响显著,虽然未来各主机行业对铸件需求相对平稳,但国际出口市场面临诸多挑战,如全球制造业增长疲软、贸易摩擦增加关税、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等,这些都将影响我国铸造行业的发展规模。

  (二)材质结构优化调整

  “十四五”期间,我国铸造行业总产量预计持续平稳增长,为适应主机市场需求,铸件材质结构将加速优化调整。高性能的球(蠕)墨铸铁材质铸件占比将稳步上升,在汽车轻量化和5G通讯基站建设的推动下,有色合金铸件将逐渐替代部分黑色铸件,铝(镁)合金压铸件占比也会逐年上升。

  (三)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加速

  在国家发展数字化经济、推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铸造行业加速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进程。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铸造行业的深度融合,企业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以应对人力成本上升和招工难等问题。

  (四)安全环保治理水平提升

  铸造行业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理念,随着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将大幅提升。同时,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铸造企业被纳入“一证式”排污许可监管范围,行业将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治理,企业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铸造企业将不断涌现,部分无法适应新环保要求的企业将被淘汰,铸造产业集群(园区)的环保综合整治也将加速推进。

  三、“十四五”铸造行业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发展目标

  到2025年,铸造行业在多个方面设定了明确目标。铸件材质结构进一步优化,球(蠕)墨铸铁件产量占铸铁件总产量的比例达到47%以上,铝(镁)等轻合金铸件产量占铸件总产量的比例达到18%以上。

  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关键铸件制造能力增强,关键铸件自主化制造达98%以上,满足主机行业和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同时提高铸件的可靠性、性能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行业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铸件、铸造材料和装备企业及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先进铸造材料、工艺和关键装备实现突破,创新技术与传统铸造深度融合。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行业整体环保治理水平大幅提升,颗粒物污染排放量较“十三五”减少50%以上,吨铸件综合能耗显著降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加快智能制造步伐,形成智能制造成熟模式,制订相关标准,通过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建设,引领行业智能制造发展。产业集中度提升,铸造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期预计下降20%,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集群(园区)。

  (二)主要发展任务

  攻克装备制造业所需关键铸件的自主化制造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需要重点突破一批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的关键铸件,如汽车结构件、能源动力及输变电装备关键铸件等,同时提高产品性能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

  强化关键共性铸造技术研究与应用,涵盖高性能铸件材质、先进铸造原辅材料、关键生产技术、先进铸造工艺、质量检测及修复和热处理技术等多个领域,提升复杂关键铸件生产制造能力,推动行业智能与绿色发展。

  提升关键铸造装备制造水平,在大型设备、关键设备、快速制造及机器人智能制造设备等方面实现自主化制造,突破设备效率、精度与稳定性,发展一批高端铸造装备并加快应用。

  加强铸造工艺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拓展模拟仿真的范围和深度,包括全流程、多尺度、多相耦合模拟等,建立和完善相关数据库,普及模拟软件应用,为铸造工艺优化提供支持。

  推进铸造行业绿色发展,提升铸造企业环保治理水平,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采用高效环保治理设施;加大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推广使用先进铸造原辅材料,建立废砂再生处理基地;推进废旧金属循环再生与利用,扩大废钢、废铝等废旧金属的使用量。

  四、推动铸造行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为促进铸造行业更好发展,需要持续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国家应优化产业政策,科学制定环保、安全、能耗标准,规范行业发展,破解企业在项目建设、环评立项和融资信贷等方面的难题,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加大对铸造产业链“短板”工程的支持力度,关注基础产业发展,开发高性能铸造合金和先进原辅材料,研究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工艺,突破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制造,实现关键铸件的高质量制造。

  大力推进铸造产业转型升级,扶持铸造产业改造升级,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支持企业进行提质增效、环保提升改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我国制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重点支持铸造行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加大对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延续相关财税政策,认定一批创新中心,支持“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建设,建设检测中心,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进铸造产业集群(工业园)建设,扶持特色铸造产业集群(园区),科学规划引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让行业组织参与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标准制定,铸造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在规范行业发展秩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025年的铸造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回顾“十三五”发展成果与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十四五”的发展趋势、目标和任务。尽管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不足等挑战,但通过优化产业环境、加强技术研发、推进绿色智能发展等措施,铸造行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强大提供坚实支撑,在全球铸造领域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更多铸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铸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