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铜市场在多重因素交织下持续承压。国际期货市场波动加剧,伦铜虽逆势微涨但未能扭转整体弱势格局;沪铜受美股下跌及宏观风险传导影响跌至近一年低位。当前铜价走势呈现供需面与宏观经济预期深度博弈的特征,贸易摩擦升级对需求端的冲击成为主导因素。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隔夜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价格逆势上涨0.28%,收于8714美元/吨,成交量达68554手,较前一日增加51859手。这一表现与美股涨跌互现的市场环境形成对比,显示出部分资金在震荡市中寻求避险机会。然而国内沪铜主力合约2505却遭遇重挫,最新收盘价报7280元/吨,单日跌幅达2.05%,盘中更一度触及2024年9月以来最低点位。两地市场分化反映出投资者对短期风险的避险情绪与中长期需求预期存在显著分歧。
全球主要经济体间的贸易争端持续升级,美国维持关税政策加剧了市场对工业金属需求的担忧。华尔街金融机构近期密集发布经济衰退预警报告,进一步强化了大宗商品市场的下行压力。铜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价格走势与全球经济增速高度关联。当前国内现货市场呈现典型多空博弈特征:一方面,下游企业在铜价连续下跌后启动低位补货,推动精铜社会库存两周累计减少2.3万吨;另一方面,恐慌情绪导致接货方普遍持谨慎态度,部分贸易商虽试图通过扩大升水幅度维持利润空间,但实际成交规模仍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这种供需面的矛盾直接体现在LME铜库存数据上——尽管4月5日伦铜库存减少575吨至210225吨,跌幅0.27%,却未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重塑大宗商品定价逻辑。原油价格因欧佩克增产计划暴跌超过3%,能源成本下降本应利好冶炼企业,但投资者更关注经济衰退预期对终端消费的潜在冲击。沪铜主力合约日内振幅扩大至4.2%,技术面呈现空头排列形态,表明市场已进入趋势性下跌通道。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价格水平下仍有约15%的多头持仓选择坚守,这部分资金可能在触发止损机制后引发连锁抛售,进一步放大短期波动幅度。
当前铜市正经历从基本面驱动向宏观情绪主导的过渡阶段。虽然国内库存连续两周下降显示真实需求存在韧性,但金融属性占优的商品在系统性风险面前往往表现更弱。若全球贸易政策未能出现实质性缓和信号,叠加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环境的压力,铜价或将在70007500美元/吨区间持续承压。不过需警惕两个潜在转折点:一是中国二季度基建投资计划落地带来的需求增量,二是LME库存降至关键阈值引发的逼空行情。
总结
综合来看,当前铜市正面临宏观经济环境与产业基本面的双重考验。贸易争端导致的需求预期下修、金融市场去杠杆化压力以及技术面破位形成的负反馈机制构成主要利空因素。尽管现货市场存在结构性补库需求和库存下降支撑,但短期内宏观风险对冲行为仍将主导价格走势。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地缘政治局势演变与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动向,在不确定性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维持谨慎操作策略。
更多铜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铜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