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高级定制服装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5年,我国服装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高级定制服装作为其中的高端细分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驱动下,高级定制服装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通过对高级定制服装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路径,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服装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不断向高端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高级服装定制业务,推动服装企业基于消费数据采集分析挖掘用户定制化需求,构建消费驱动型组织模式,开展高级定制和柔性生产,实现供需高效对接和精准交付。这一政策导向为高级定制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促使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涉足高级定制领域,不断提升国产本土高级定制服装品牌的市场认知度。
(一)服装行业对人才需求规模的扩大
服装市场规模分析显示随着服装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级定制服装行业因其独特的手工工艺和高端市场需求,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目前,高级定制服装行业的人才储备严重欠缺,尤其是手工制作人才呈现断崖式减少的趋势。调研发现,高定服装行业中的手工制作人才平均年龄已达55岁,急需补充新鲜血液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服装行业对人才培养创新的需求
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级定制服装行业也不例外,随着互联网AIGC的发展、3D量体科技的进步以及自动裁床设备的更迭,行业对人才的创新需求逐渐增加。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可以提高服装定制的整体效率,提升精准度,降低成本,但同时也要求相关人才具备更强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然而,地方院校办学条件有限,难以独立开发数字化应用软件,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研发,以满足行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三)服装行业对人才国际化和数字化的需求
我国高级定制服装行业通过技术的不断更迭和品牌建设,加快了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高级定制服装企业已经步入国际市场,这不仅要求提升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能力,也对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行业软件的创新与发展,各种设备开启了自动化生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升了自动化设备的生产能力,高级定制服装行业的数字化需求愈加旺盛。这要求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还要加强国际化视野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提升高级定制服装专业办学规模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面向高级定制服装行业对接纺织服装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艺术工科专业建设。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和保障机制。推进“引企入教”,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共建产教融合双师型师资队伍,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联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分期分批选派“双师型”教师到高级定制校内外合作实训基地、工厂企业进行顶岗学习和挂职锻炼,参加高级定制服装生产实践与产品开发,参与生产、服务和管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先进技术推广、科技攻关、技术改造以及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工作,培养技术骨干。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锻炼和工厂、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等模式,充分了解企业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理论联系实际,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完成校企合作项目,着力培养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技术能手。同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授课教师,为学生讲授企业技术前沿知识,与省内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师生顶岗实习、短期培训等形式,将企业的管理制度融入到高级定制服装专业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二)推动高定服装产教联合体的建设
政府应发布相关条例,要求高校与企业组建产教联合体,充分发挥产教联合体和共同体建设的作用,实行政校企行共抓共管。以“政校企行”合作为抓手,通过省市县共建、校地协同合作机制,建立产教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合作共同体。共建“产学研用”示范基地和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利用校内实践育人平台、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等形成“实验室——科研平台——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及科研创新平台。创建“四维主体、五个融合”的独特产教融合实践体系,构建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维主体深入参与,校地、资源、人才、制度、文化五个方面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实践体系。聚集产教资源,搭建高级定制服装行业产教技术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平台,推进平台开放共享,形成高级定制服装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以前端高级定制服装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中端高级定制服装时尚产品设计实训为主体、末端高级定制服装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程为支撑的贯通全产业链的新型课程体系,为我国高级定制服装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行业人才,为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高级定制服装产业学院建设
高级定制服装产业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专业化素质和实践能力,采用政校企协多方联合办学模式,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建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找到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的长期稳定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前沿的技术与材料,结合基础课程,建设具有“新思维”“新需求”“新技术”的“三新”产教融合课程。校企双方制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中融合企业实际项目,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整合市场前沿的技术与材料,实现高级定制服装项目“新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课程体系随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使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不断深化,配套的专业教材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知行合一为目标,以“三围绕”(教学任务围绕任务项目走、课程围绕岗位能力走、教材围绕工作过程走)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和实践要素,突出教学过程的“三性”(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方法,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致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采用政校企协多方联合的办学模式,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采用项目教学运行机制,建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加深校企双方教师对于市场需求的认识,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方向分流教学。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针对学生的优势进行特长培养。
四、总结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级定制服装行业的人才培养路径应进一步拓宽,实现产教深度融合。通过提升专业办学规模、建设产教联合体和产业学院等方式,为高级定制服装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对高级定制服装的需求,还能推动我国服装行业向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高级定制服装行业的人才培养实体,为应用型高校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更多服装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服装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