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钢铁行业作为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石,其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有着深远影响。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钢铁行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历史性变革。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这一转型不仅重塑了行业成本结构,也为研究长期价格机制提供了新的坐标。本文通过对钢铁价格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钢铁价格高频率涨跌
《2025-203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2004-2024年的20年间,钢铁行业价格增长率样本中,正向样本与负向样本各占一半,共形成10个涨跌区间。具体来看,2004-2005年行业价格连续上涨,2006年价格下跌。2007-2008年价格再次上涨,2009年大幅下跌。2010-2011年价格连续增长,2012-2015年价格持续下降。2016-2018年价格持续增长,2019-2020年价格下跌,2021年价格大幅上涨,2022-2024年价格再次进入下跌区间,2024年降幅有所收紧。这表明钢铁行业价格涨跌较为频繁,稳定性较差。
(二)钢铁价格高幅度涨跌
钢铁行业分析提到2004-2024年,钢铁行业价格的涨跌幅度差距较大。2021年钢铁价格增长率最高,达到28.50%,而2015年增长率最低,为-16.70%,两者差距达44.20%。在不同涨跌时期,涨跌幅度的差距也十分显著。2016-2018年的价格持续增长期,增长率最高为27.90%,最低为2.50%,相差25.40%;全部价格增长期中,增长率最高为28.50%,最低为2.50%,相差26.00%;全部价格下降期中,降幅最高为-16.70%,降幅最低为-1.80%,相差14.90%。2022-2024年,最大降幅为2023年的-9.6%,2024年降幅收紧为-6.3%。这表明钢铁行业价格的涨跌幅度较大,价格波动十分不稳定。
(一)国际货币供给影响
国际货币供给对钢铁价格的影响主要通过三重传导效应实现:一是直接传导效应,国际流动性过剩会导致资金进入钢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市场进行投机,直接推高钢铁价格;二是汇率传导效应,国际货币供给增长引起外币相对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导致钢铁行业进口铁矿石等原材料的成本上涨,钢铁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三是资本流动效应,国际低利率环境下,外资会通过资本市场流入钢铁等国内行业,推高国内资产价格。2004-2010年钢铁价格变化相较于国际货币供给变化略有迟滞,2010年以后,国际货币供给与钢铁价格的变动趋势整体相同。
(二)国际石油价格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对钢铁价格的影响也存在三重传导效应:一是大宗商品效应,石油与钢铁同为国际大宗商品,彼此存在价格联动效应,石油价格上涨会经由大宗商品路径传导至钢铁价格;二是直接成本效应,钢铁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依赖海运和陆运,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能源成本与运输成本上升,推高钢铁价格;三是经济周期效应,石油价格属于全球经济景气度指标,石油价格上涨反映经济复苏,将刺激钢铁行业需求,推动钢铁价格上涨;反之,则会导致钢铁价格下跌。钢铁价格与石油价格的峰值与谷值出现在相同时间,涨跌方向也基本相同。
(三)行业累计产量影响
钢铁行业中以行业累计产量衡量的学习曲线效应主要表现为劳动效率与管理效率提升、先进技术与设备的采用,从而引起行业平均生产成本的下降。而钢铁行业采用机器化大生产模式,产品功能高度相似,属于较为接近完全竞争的垄断竞争行业。受市场竞争影响,行业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一)国际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与价格水平关系的研究主要基于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阐释了货币供给对作为宏观经济总量指标的物价水平的显著正向作用,为钢铁行业价格的货币供给影响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传统货币数量论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思想,可以得到商品价格的表达式。在实际产出外生独立、货币流通速度为常数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仅受到货币供给与商品价格间相互关系的影响。鉴于此,国际货币供给会通过国内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引起国内钢铁行业价格的上涨。
(二)学习曲线效应
产业技术进步可以通过累计产量来解释,这就是学习曲线效应。学习曲线表明随着产量的增加,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会因多种因素推动而开始下降,从而产品价格会随着生产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学习曲线用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单位生产成本与累计产量的关系。在存在竞争的行业中,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会表现为价格的下降趋势。学习曲线效应普遍存在于制造业行业,它表明钢铁价格与行业累计产量间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国际原材料价格
作为资源加工型商品,钢铁价格还会受到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包括自身所需的矿产品价格以及间接性上游能源价格。在众多上游资源商品中,石油属于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大宗商品与原材料商品。国际石油价格对钢铁价格的影响存在三重传导效应,包括大宗商品效应、直接成本效应与经济周期效应,多重效应叠加使得国际石油价格对钢铁价格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一)模型与变量
基于理论分析,钢铁行业长期价格变动主要受国际货币供给、行业技术进步、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影响,构建钢铁价格的行为方程。为钢铁价格变动率,为国际石油价格变动率,为国际货币供给变动率,为行业累计产量变动率,为行业需求变化率。根据理论方程设定实证模型进行检验。
(二)数据描述
鉴于数据可得性,选取2004-202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布伦特原油下月期货价格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国际货币供给量数据来源于相关监测报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粗钢产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对上述所有变量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得出解释变量的变化率时间序列数据。
(一)实证结果
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对钢铁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际石油价格对钢铁价格具有稳定且高度显著的正向影响,国际货币供给对钢铁价格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行业累计产量对钢铁价格的影响为负向且较为显著,行业需求对钢铁价格具有一定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具体来看,国际石油价格的估计系数为0.345,国际货币供给的估计系数为0.793,行业累计产量的六次方根估计系数为-0.737。
(二)扩展讨论
以2004-2023年的数据为基础,测算长期因素的增长率变化所引起的钢铁价格的历年增长率与累计增长率变化。国际货币供给对钢铁价格具有持续的正效应,国际石油价格对钢铁价格具有正负交替效应,学习曲线效应代表的技术进步对钢铁价格具有持续负效应。2004-2023年,国际货币供给、原材料成本上涨、技术进步对钢铁价格的累计效应分别为181.03%、40.01%、-39.40%。
六、结论与启示
钢铁价格的变动受到国际货币供给、技术进步与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由于各种因素的效应水平不同,钢铁价格呈现出高频率、高幅度涨跌的特征。当国际货币供给与国际石油价格的正效应大于学习曲线代表的技术进步的负效应,钢铁价格会上涨,反之钢铁价格会下跌。钢铁价格存在明显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以及技术进步抑制效应。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启示:合理提供货币金融政策支持,优化钢材产品出口政策,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创建先进产业集群,以应对价格风险,推动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更多钢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钢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