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向创新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我国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为把握产业变革机遇,深圳市聚焦研发端到应用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近日正式出台《关于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政策组合拳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助力深圳打造国际一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高地。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新政系统性覆盖从基础研发到临床应用的九大核心环节,推出32条具体举措。在技术研发端,重点支持核酸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等前沿领域突破,对完成Ⅰ期至Ⅲ期临床试验的1类创新药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2000万元和3000万元奖励。政策特别强化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医药研发的深度融合,布局建设智能新药筛选平台、生物制造算法开发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推动药物发现效率提升50%以上。
针对生物制造和医疗器械智能化升级需求,深圳将重点培育"AI+生物医药"新业态。通过建立基因编辑设计服务平台、智能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等专业载体,支持企业开展蛋白质结构预测、药物分子设计等关键技术攻关。政策明确对委托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的药械企业,按合同费用15%给予补贴,单个企业年度最高可获200万元支持。此举将加速AI技术在疫苗研发、手术机器人开发等场景的应用落地。
新政创新性打通"实验室病床市场"通道,在临床试验环节建立优先评审绿色通道,对纳入突破性治疗程序的药械品种实施全程跟踪服务。同时设立专项推广基金,鼓励医疗机构采购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并通过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速优质产品进入支付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医药产业产值已达到550亿元的历史新高,政策将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动能。
为支持药械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新政推出跨境注册指导服务和出口信用保险补贴,对通过FDA、CE等国际认证的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同步建设生物医药产品通关绿色通道,压缩出口审批时间30%以上。这些举措将助力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出海枢纽,预计到2025年医疗器械出口额突破180亿元。
通过设立总规模百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建立"人才+资本"双轮驱动机制。对引进顶尖科研团队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助,并建设国际化药械临床试验人才实训基地。政策还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提供租金减免、厂房定制等物理空间支持,形成涵盖研发、中试、生产的完整产业生态链。
结语:
深圳此次出台的系列新政精准把握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律,通过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市场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在人工智能赋能、临床转化加速和国际化布局等方面实现政策突破。随着这些措施落地见效,预计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营收将突破1000亿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和高端医疗器械制造基地,为我国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深圳样本"。
更多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医疗器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