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牵头制定的《畜禽品种(配套系)阿什旦牦牛》农业行业标准(NY/T46252025)于近期由农业农村部正式公告发布,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高原特色畜牧业标准化建设中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标准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实施,为高海拔地区牦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牦牛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此次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聚焦阿什旦牦牛品种特性,明确了其遗传特征、生产性能及质量控制要求。作为我国首个针对该新品种制定的国家级标准文件,它将统一全国范围内阿什旦牦牛的选育技术路径和生产管理规范。数据显示,这一标准历经多年研究论证,覆盖了从核心群建立到推广验证的完整流程体系,为后续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框架。
阿什旦牦牛自2019年4月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后,凭借其独特的品种优势成为高寒牧区产业升级的关键载体。科研团队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以青海高原牦牛为原始种群,通过测交和近交控制技术,成功培育出无角、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且抗逆性强的新品系。经过20余年系统性选育,该品种在体型一致性、遗传稳定性及适应性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特别适合青藏高原等3500米以上区域的放牧或集约化饲养模式。
新标准的核心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量化指标强化种群性能,确保遗传资源的持续优化;其次建立标准化选育管理体系,减少养殖环节的技术差异;最后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优质牛肉产品的品牌化奠定基础。据权威评估,该品种较传统牦牛生长速度提高约25%,成年个体体重增加10%15%,在保障牧民增收的同时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随着标准实施日期的临近,阿什旦牦牛将加速在全国高海拔地区的推广。这种兼具经济价值与生态保护功能的新品种,有望带动牦牛养殖向良种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转型。专家预测,未来510年我国高原牧区可通过该标准的应用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同时形成覆盖育种、饲养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总结
从实验室到牧场,阿什旦牦牛行业标准的发布不仅是中国畜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更体现了高原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智慧。通过标准化体系构建,这一新品种将有效破解传统牦牛产业面临的增产瓶颈,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规范的全面落地,我国牦牛养殖业正迎来提质增效的新时代。
更多牦牛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牦牛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