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各地正通过政策创新和资源整合,全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从加码新兴市场开拓到深化内外贸一体化,从强化供应链韧性到加速跨境电商布局,一系列举措不仅聚焦海外市场多元化拓展,更注重激活国内市场潜能,为外贸企业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作为全国第五大外贸城市,东莞提出到2027年将“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占比提升至30%以上。具体举措包括:每年组织企业参加超200场境外展会(其中新兴市场展会不少于100场),推动虎门港综保区等保税物流中心2025年进出口突破1250亿元,并通过跨境电商直播带货、海外仓建设等手段优化供应链布局。阳江市则将重点展会目录扩大至126个,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RCEP成员国及中东地区,参展企业可享受最高50%的展位费、特装费补贴。
面对外需波动压力,多地加速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东莞联合行业协会发起倡议,鼓励零售、电商及供应链企业协同助力外贸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广州市场商会通过覆盖30个行业、连接超千亿元交易额的渠道网络,帮助商户探索“一带一路”展会与海外直播带货等新模式。福建省计划到2027年培育1000家内外贸一体化领跑企业和20个融合交易平台,并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等提供外贸辅导服务。
东莞新政聚焦产业链稳定,提出梳理重点中间品贸易企业名单、支持关键技术改造和科研平台建设,以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上海则通过建立“走出去”协调机制和服务机构名录,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跨境投资专业支撑,并推荐200个海外优质展会资源。两地均强调加强头部企业对接与产业链服务优化,确保供应链安全高效。
阳江市将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最高补贴提升至300万元,选品中心项目可获50万元支持,并加码公共海外仓补助至50万元。浙江启动“品牌出海”专项服务季,推动工贸企业从产品出口转向品牌全球化运营。深圳推出“深企e贸”智能匹配系统与政策宣讲活动,东莞则通过跨境金融服务、信用保险保障等举措降低企业汇率风险。多地还强化通关便利化与法律服务体系,助力外贸企业应对贸易摩擦。
总结
在复杂外部环境下,中国各地正以跨境电商为突破口,通过市场多元化开拓、供应链优化升级及内外贸协同联动,构建起更具韧性的外贸发展生态。政策支持从资金补贴、渠道拓展延伸至专业服务和金融保障,既助力企业稳住传统市场份额,又加速布局新兴市场蓝海。随着相关措施的深化落地,中国外贸有望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释放更大潜力,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稳定动能。
更多跨境电商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跨境电商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