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迭代速度持续加快,标准化工作已成为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期发布重要规划,围绕关键技术应用与行业需求,正式启动新一轮标准制定计划,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立项建议,为未来三年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进程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于多维度调研分析,已完成《2025年人工智能关键标准制定指南》编制工作。该文件明确了下一阶段标准化工作的核心方向与重点任务,并将通过公开征集方式加速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此举旨在应对当前AI技术研发周期短、应用场景复杂等挑战,确保标准制定与产业实际需求形成动态适配。
此次立项建议征集围绕技术框架、数据安全、算法评估、行业应用和伦理治理五个维度展开。具体聚焦于人工智能基础共性标准完善、跨领域协同规范建立及高风险场景的安全管控机制设计,特别强调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关键领域的标准化先行先试。各方向均设置细化指标要求,例如对模型可解释性、数据标注规范等技术细节提出明确的量化参数。
为确保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本次征集打破传统封闭模式,面向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及行业用户开放提案通道。申报单位需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针对指南中尚未覆盖的技术空白或新兴应用场景提交立项建议书。委员会将组织专家评审团从技术成熟度、产业需求匹配度等多维度综合评估,筛选出具有前瞻性与实操价值的标准项目。
所有标准提案需在2025年4月30日前提交至指定平台。委员会将依据"急用先行"原则,在完成立项评审后分批次启动标准研制工作。预计到2025年底,首批重点领域标准将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制,形成覆盖技术研发、产品部署及产业应用全链条的标准体系框架。
此次标准化建设行动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进入规范化新阶段。通过构建系统性、多层次的标准体系,不仅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方向指引,更能有效降低行业准入壁垒,促进跨区域技术协作与市场协同发展。随着社会各方深度参与标准制定过程,人工智能产业将获得更可靠的制度保障,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加速向规模化应用阶段演进。
更多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工智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