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豫鲁深化合作进入新阶段,港口成为区域协同关键枢纽
近年来,河南与山东两省以交通互联互通为纽带,在物流通道建设、多式联运创新和供应链服务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随着山东港口集团在河南布局9个内陆港并开通14条海铁联运班列,双方通过陆海联动构建的豫鲁陆海大通道已初具规模,成为中原与沿海经济协作的重要纽带。这场跨越黄河流域的战略携手,正为两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河南省领导赴山东考察后,两地开启了密集的部门及企业互访模式。4月上旬,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与山东港口集团深入河南核心城市郑州,联合举办豫鲁物流大通道座谈会,吸引河南20余家重点企业参与,共同探讨深化陆海联运合作路径。此前,河南交投集团、中豫港务集团等已先行启动对山东的对接,围绕内河航运、智慧港口建设等领域达成初步共识。
数据显示,河南已成为山东港口内陆港布局最密集、班列运行最稳定的省份,两地通过“郑日韩”海铁快线、“周口—阜阳—青岛”多式联运等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与成本优势。
豫鲁合作的核心在于发挥山东港口群的出海口功能与河南“米字形”交通网络的枢纽效应。通过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山东可借助河南高铁网快速连接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而河南则依托青岛港、日照港等世界级港口,实现货物高效入海,融入“海上丝绸之路”。
两省早在2023年便签署交通互联互通协议,重点推进水运领域合作。目前,山东港口已在郑州、洛阳等地建成9个内陆港,并开通14条海铁联运班列。河南交投集团与山东港口联合打造的“沿黄干线+区域支线”双层网络,计划加密郑州至青岛的“天天班”及新乡至青岛图定班列,进一步缩短物流时效。
豫鲁合作已突破单一物流范畴,在供应链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等领域拓展新空间。在金融与贸易方面,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商所)与山东港口探索期货交割、产融基地等创新模式;河南中豫港务集团则计划与山东共建内陆集装箱堆场和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提升区域物资调配能力。
此外,双方聚焦绿色智慧港口技术应用,在临港产业园区规划上加强协作,目标将“供应链”转化为“共赢链”。通过设立豫货出口专区、优化海铁联运标准流程等十项重点项目,两省正推动形成覆盖物流、贸易、金融的综合服务体系。
专家指出,豫鲁合作不仅强化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基础,更通过联动郑州、济南、青岛三大都市圈,为缩小南北方发展差距提供新路径。随着济郑高铁、日兰高铁全线贯通,两省“2小时经济圈”加速成型,人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效互通将释放更大协同效应。
未来展望:构建全国区域协作标杆
从港口联动到产业融合,豫鲁合作正朝着打造北方腹地增长极的目标稳步推进。通过深化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创新多式联运标准体系及拓展供应链协同服务,两省有望将战略合作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成为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这不仅为中原与沿海经济互补提供新范式,更为中国南北均衡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更多港口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港口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