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开年以来,我国民航业延续回暖趋势,客运航班量呈现结构性增长特征。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全国民航共执行138.5万架次客运航班,在国际/地区航线强力拉动下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区域机场表现分化显著,反映出市场复苏进程中的多重挑战与机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民航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民航客运航班总量达138.5万架次。分月度看,13月份分别完成49.0万、44.7万和44.7万架次,季度环比增长态势基本稳定。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整体规模已实现7.6%的增长,其中国内航线更以12.7%增幅领跑。这种结构性复苏特征表明,民航市场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阶段。
在国内外航班的差异化表现中,国际及地区航线展现出强劲恢复动能。与2024年同期相比,该板块客运量激增23.2%,显著高于国内航线0.1%的微弱增幅。这一现象既反映了跨境出行需求的持续释放,也凸显了航空公司在国际市场布局上的积极成效。反观国内航班,尽管总量保持稳定,但复苏步伐相对滞后,折射出区域经济差异对客源结构的影响。
作为行业晴雨表的40座千万级机场,在2025年一季度共完成客运起降204.3万架次,同比增长1.1%。其中三亚凤凰机场以17.2%的增长率位居榜首,上海浦东、哈尔滨太平等枢纽也实现稳健增长。但反观南宁吴圩机场,其17.9%的同比降幅则暴露出区域经济依赖性过强的问题。这种"冰火两重天"现象揭示了民航市场复苏进程中,不同地区面临的机遇窗口期差异。
在总量增长背后,行业正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国际航线与国内市场的增速差扩大至23个百分点,反映出跨境出行需求的爆发性释放;而千万级机场中近半数出现负增长,则警示局部市场存在过度饱和风险。这些数据特征既为航空网络优化提供了方向指引,也要求行业在运力投放、航线布局等方面实施更精准的战略调整。
总结来看,2025年一季度民航业呈现"总量稳中有升、结构深刻调整"的双重特征。国际市场的强劲复苏与区域机场的冷热不均并存,既彰显了市场活力的持续释放,也暴露出资源分配和需求匹配中的深层矛盾。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航线网络优化、服务品质提升以及差异化战略实施,构建更加均衡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更多民航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民航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