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业作为传统高能耗产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至水泥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有望重塑。头部企业如海螺水泥、天山股份、塔牌集团等纷纷表态“准备充分”,积极应对碳成本“大考”。本文将深入探讨碳市场纳入水泥行业的背景、影响以及企业的应对策略,分析其对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作用。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水泥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水泥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标志着行业低碳转型进入新阶段。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加快清退低效产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来看,水泥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根据工作方案,2024年度配额基于经核查的实际碳排放量等量分配,2025年、2026年度配额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由于不设排放限制,激励先进企业多生产,落后企业少生产,各水泥企业的配额盈缺率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行业整体配额盈亏基本平衡,短期影响不大。
水泥市场竞争格局分析提到水泥行业纳入碳市场后,中长期影响将逐渐显现。随着碳配额从基本满足到从紧、降低,政策标准将更加严格,这将有效促进行业去产能,进而影响水泥企业的竞争力和供需格局。2027年以后,碳市场将进入深化完善阶段,碳配额方式也将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和强度“双控”,这将倒逼水泥行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促使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在需求长期面临下滑局面的背景下,这一政策将客观上有利于水泥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面对碳排放新政,头部水泥企业纷纷采取积极措施。海螺水泥坚持“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的原则,持续加大绿色低碳投入,逐步推进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塔牌集团则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措施,统筹考虑生产销售,加强碳排放规划管理,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并推进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天山股份成立了“双碳”管理部,建立总部和区域“双碳”管理架构,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案,规划全流程管碳的系统思路和工作。此外,海螺水泥还积极参与广东、重庆试点碳市场履约交易,率先建设适用于水泥生产的“双碳”互联平台,联合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开发与储备碳资产,为接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累经验。
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后,竞争格局有望重塑。具备能效优势和碳管理能力的企业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碳交易机制的引入将加速水泥行业低效产能的退出,推动企业加快低碳技术应用和绿色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头部水泥企业凭借其技术储备、管理能力和市场策略,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也将随之提升。
总结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至水泥行业,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短期来看,水泥行业纳入碳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从长期来看,这一政策将加速产能出清,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水泥企业通过技术与管理双管齐下的方式积极应对碳排放新政,为行业转型树立了标杆。未来,具备能效优势和碳管理能力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行业竞争格局也将随之重塑。
更多水泥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水泥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