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提速的核心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财政政策提前发力,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显著加速。截至一季度末,新增专项债券累计发行规模接近1万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7%;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有效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为基建项目腾挪出更多资源空间。此外,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额度扩大至6,800亿元,并重点投向重大工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政策支撑力度。
各地通过加速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统计显示,13月全国重大项目新开工投资额达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9%。资金端同步跟进,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达到3.87万亿元,同比多增2.52万亿元,其中专项债资金重点投向交通、能源和水利等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政策成效显著,一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9%,对整体投资的贡献率超过64%,成为基建领域的重要增长极。
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基建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安排,2025年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较上年扩大近30%。分析人士预计,在专项债加速发行、隐性债务置换落地及特别国债增量资金注入的共同作用下,全年狭义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达到7%8%,广义基建增速或维持在10%以上。二季度随着重大项目全面铺开和财政资金加速拨付,基建领域有望继续保持高景气度。
总结来看,一季度基建投资以显著高于整体经济增速的表现,有效对冲了房地产下行压力,成为稳增长的核心支柱。政策端通过债务工具创新、项目审批提速等手段持续加码,叠加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形成的实物量支撑,未来基建仍将扮演"宏观经济稳定器"角色,为全年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在财政前置发力和增量政策协同作用下,基建投资的引擎效应将持续释放,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更多基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基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