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能源系统优化与电力保供压力持续升温。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期联合发布《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标志着我国煤电行业正式迈入升级改造加速期。这一政策不仅为传统火电机组注入技术升级动能,更通过市场化机制设计重塑电力市场格局,成为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关键抓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火电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方案》在延续"三改联动"(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涵盖供电煤耗、污染物排放等12项核心指标的技术体系。通过指导现役机组实施深度提效改造和新建机组高标准建设,预计到2027年将实现全国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295克/千瓦时以下。政策特别强调新一代试点示范项目的重要性,计划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布局一批高参数先进机组,为行业树立标杆。
升级改造后的煤电机组将通过现货市场和碳交易市场获得双重收益渠道。在电力现货市场中,具备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可参与实时电价波动,在负荷高峰时段实现价差收益;而碳排放强度下降则直接提升企业在全国碳市场的配额盈余,预计优质机组年均可获得额外减排收益约300500万元/百万千瓦。这些市场化机制设计有效破解了传统火电"重资产、低回报"的困局,推动行业价值向高效低碳方向重构。
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与新一代机组建设将显著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通过提高机组快速启停和负荷跟踪性能,可为风电、光伏等间歇性能源腾出20%30%的调峰空间。据测算,每增加1吉瓦新型高效煤电配套容量,可支撑约46吉瓦新能源装机稳定并网。这种协同效应不仅缓解电网消纳压力,更降低了风光弃电率,为构建"火电+储能+新能源"一体化系统奠定基础。
总结来看,《实施方案》通过技术升级、市场赋能和系统重构三大路径,正在重塑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的角色定位。龙头企业凭借管理优势和技术储备,在改造进程中率先获得效率提升与收益增长的双重红利。随着政策落地见效,预计至2027年我国将形成约3亿千瓦级先进煤电机组集群,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新能源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同时也为资本市场带来火电资产重估的投资机遇。
更多火电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火电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