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系统行业在2025年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底,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已超过12亿千瓦,提前实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然而,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内卷式”竞争的倾向,这种竞争不仅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也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因此,加强电力系统市场治理,完善市场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价格换市场”趋势值得关注
《2025-2030年中国电力系统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近年来,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新能源企业为了获取市场份额,采取了“以价格换市场”的策略,导致新能源项目的工程造价大幅下降,甚至低于成本价。例如,2024年光伏组件价格一年内大幅下跌超过50%,风电主机价格三年内跌去三分之二,从每千瓦3000元跌至1000元。这种价格战虽然短期内可能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会削弱发电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不同类型发电机组之间的不对称竞争值得关注
随着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新能源发电参与电力市场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然而,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在运营成本、技术特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电力市场出现不对称竞争。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而传统能源发电则具有稳定性和可调节性。此外,新能源发电的初期投资成本较高,但运行成本较低,而传统能源发电则需要较高的燃料成本投入。这些差异使得不同类型发电机组在市场竞争中存在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三)居民利益面临潜在的“侵占”风险
电力系统行业标准分析提到在屋顶光伏开发利用过程中,一些新能源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利用居民对新能源政策了解不深的空子,挤占居民利益。例如,光伏侵占基本农田、压低居民屋顶出租价格、签订不平等屋顶出租协议、利用“虚假”光伏项目骗取居民钱财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居民利益,也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行业的信用。
(一)围绕电力市场化改革目标,优化市场治理
妥善解决电力系统“内卷式”竞争的风险,应围绕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要还原电力商品的本质属性,理清定价机制,推动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纳入调峰错峰、环境成本、民生保障等非市场化因素。另一方面,要注重培育动态竞争优势,引导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建立“研发投入—技术溢价—收益反哺”的正向循环。
(二)明确制度优化方向,稳步化解“内卷式”竞争问题
推动整治“内卷式”竞争风险,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于长远,前瞻性地把握能源结构转型对电力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一是注重平衡好能源结构转型期各方利益诉求,适度进行干预,实现平稳过渡。二是加强顶层设计规划,避免供需结构性错配,优化新能源扶持政策,做好项目前期可行性评估。三是完善市场规则,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健全价格发现机制,优化容量电价等补偿机制。
(三)建立多维度协同治理机制,为破解“内卷式”竞争提供强大动力
面对电力系统行业的复杂变革,需要建立健全电力市场治理体系,为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建立分工协作的电力市场治理组织体系,明确政府管理部门、能源监管机构、市场运营机构、市场主体等各方职责。二是建立多维度的市场治理制度,实现对电力市场运营风险和违规违法行为的分层、分级、全过程治理。三是完善市场治理法律法规体系,为市场法治建设奠定基础。四是加强电力市场治理能力建设,提升治理人员素质,开发与市场治理组织体系相配套的技术支持系统。
(一)建立完善电力系统市场治理“五大体系”
市场运营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由政府部门主导、市场运营机构具体实施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提升市场监测与评估能力。
市场风险识别与防范体系:系统梳理风险表现形式,建立风险识别与防范指标体系,加强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
市场调控与引导体系:科学制定电力发展规划,建立市场供需调节机制,优化容量电价机制,引导能源资源合理流向。
市场合规管理与信用体系:加快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强化信用监管和激励机制。
市场监管与法律法规体系:创新市场监管理论和方法,取消不合理能源管制措施,制定电力市场监管实施细则。
(二)推动电力系统市场治理体系落地
建立分工协作的治理组织体系: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协同治理机制。
建立多维度的市场治理制度:实现对市场运营风险和违规行为的分层、分级、全过程治理。
完善市场治理法律法规体系:为市场法治建设奠定基础,提升治理能力。
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提升治理人员素质,开发技术支持系统,适应市场治理需要。
四、总结
2025年,电力系统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内卷式”竞争的潜在风险。通过优化市场治理,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多维度协同治理机制,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水平,也为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应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治理能力,为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更多电力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力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