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春节档期,《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全球票房前五的亮眼成绩,标志着中国西部城市成都正式跻身国际动漫产业第一梯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通过本土文化资源与国际合作双轮驱动,在动漫IP开发、产业链构建等领域持续突破,成为中日动漫产业联动的重要枢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IP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近年来,成都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政策支持,逐步形成以原创内容为核心、技术应用为支撑的动漫产业集群。2025年4月举办的“全球联动·产业互动”国际沙龙上,中日企业代表深入探讨了合作模式与市场机遇。日本知名企业代表指出,成都在IP开发领域展现出的独特优势——既具备三国文化、古蜀文明等本土IP资源库,又拥有成熟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这为与日本成熟的内容生产体系形成互补提供了天然基础。
双方合作已从单一内容制作向多维度延伸。中日合作企业高管在案例分享中强调,通过构建涵盖IP授权、联合开发、全球化发行的全链条模式,可有效打通文化差异壁垒。例如成都本地企业在原创动画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既保留了本土文化特色,又通过国际化叙事手法获得全球市场认可。这种“在地化创新+跨境协作”的路径,正成为中日产业联动的核心竞争力。
成都动漫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其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与政策扶持。沙龙研讨显示,成都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版权保护等环节已形成良性循环:本地高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确保创意人才持续供给;数字文创园区提供技术孵化支持;政府配套政策则为IP开发到市场转化全流程保驾护航。
专家建议成都需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机制建设,例如建立常态化中日产业交流平台,通过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会、创作工作坊等活动加速经验共享与资源对接。同时应强化传统文化IP的现代表达,将三星堆、大熊猫等特色文化符号转化为具有全球辨识度的动漫形象,使其成为城市国际传播的新名片。数据显示,成都本土企业已成功将多个非遗元素融入动画作品,在海外市场实现票房与口碑双丰收。
在圆桌对话环节,行业专家提出成都需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生态:高校课程应增加跨文化创作模块,企业则需建立国际化实习基地。此外,建议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青年创作者进行IP孵化,形成从创意萌芽到商业落地的完整闭环。
未来,成都将继续以历史文化资源为根基,借助中日合作深化技术应用与市场拓展。随着更多本土IP走向世界舞台,这座城市有望在全球动漫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席位,既讲好中国故事,也为全球观众提供更具创新性的文化产品。
总结来看,成都在动漫产业发展上已形成“文化赋能+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的三重优势。通过持续激活本土IP资源、完善产业链布局并深化与日本等国际伙伴的合作模式,这座西南之城正在重塑全球动漫产业地图,为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更多IP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IP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