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跨境支付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跨境支付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能和全球网络覆盖。这一政策导向为跨境支付体系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跨境清算公司正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共同提升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水平。同时,推动更多银行加入CIPS,持续扩大CIPS网络覆盖范围,为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贸易、航运及投融资提供安全高效的结算清算服务。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已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2024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3%。CIPS覆盖范围显著扩大,2024年12月末业务已覆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金额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跨境支付规模持续扩大。
在跨境支付体系建设中,技术创新发挥着关键作用。相关部门正在加强CIPS建设,完善系统功能,研究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和效率,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随着"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全球跨境支付正从全球化向区域化转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发展。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跨境支付生态建设中。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获得跨境人民币业务资质,支持全球主流币种的跨境收款,为全球贸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支付服务。同时,部分企业通过与银行合作接入CIPS、SWIFT等系统,实现了跨境人民币及跨境外币的结算,进一步丰富了跨境支付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跨境支付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技术创新的推进以及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不断完善,为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未来,随着CIPS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系统功能的持续优化,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的全球金融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更多跨境支付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跨境支付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