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玻璃市场延续旺季特征,供需格局呈现复杂变化。中游企业出货积极性高涨,但库存压力依然存在,价格走势面临多重因素影响。本文将从供需、库存、成本及政策等角度,全面解析玻璃市场当前形势及未来价格走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玻璃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当前,玻璃市场供需格局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中游企业出货节奏放缓,库存压力逐步显现;另一方面,下游终端市场出货效率显著提升,深加工订单环比改善。整体来看,旺季需求根基稳固,玻璃行业产销形势向好。
从产能角度来看,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日熔量均有所回升,但同比仍处于低位。截至4月11日,国内浮法玻璃产能为15.85万吨/日,环比持平,同比下降8.74%;光伏玻璃日熔量从8.02万吨的阶段性低点回升至9.61万吨。然而,由于前期库存高位,下游采购仍持谨慎态度,市场成交规模虽环比增长2.67%,但同比仍下滑9.52%。
玻璃供应端目前处于低位调整阶段。浮法玻璃受利润承压影响,维持低开工状态;光伏玻璃产能逐步出清,但需求好转推动价格回升。截至4月11日,国内浮法玻璃开工率为75.42%,环比持平,同比下降9.78%。上周产线开工条数为224条,环比减少3条,同比减少32条。
近期,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写入总体目标,深圳、杭州等地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至231万元,同时购房补贴、降低房贷利率等政策陆续出台,预计可释放约5%的需求弹性。然而,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3.7%,项目复工率仅23.5%,资金到位率不足50%,政策效果传导存在明显滞后。截至4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8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1%,库存去化周期达29个月,高库存对玻璃价格形成长期压制。
新能源汽车与光伏装机增长为玻璃市场提供需求支撑。若“两新”政策(设备更新、以旧换新)进一步加码,有望打开需求新空间。
春节以来,浮法玻璃厂家库存持续累积,最近4周小幅去化,显示供需矛盾有所缓和。根据数据,截至4月11日,全国浮法玻璃样本企业总库存达到6520.3万重箱,较上一期减少0.8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目前库存量仍处于近5年来的高位水平。
总体来看,短期库存压力依然存在,但已出现边际改善迹象。若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高库存将持续压制价格,迫使企业加速冷修减产。
玻璃生产利润持续恶化,正推动行业过剩产能加速出清。部分煤制气企业仍在维持生产,行业整体开工率仍保持在75%以上。数据显示,截至4月11日,煤制玻璃利润为117.28元/吨,成本为1078 元/吨;石油焦制玻璃利润为25.94 元/吨,成本为1133 元/吨;天然气制玻璃利润为176.13元/吨,成本为1522元/吨。
若后续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玻璃价格或跌破1100 元/吨(行业平均现金成本),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减产潮。
随着持仓快速下降,玻璃期货2505合约将向交割逻辑转变。从2504合约的交割情况来看,当仓单价格处于1150元/吨左右时,中游企业表现出一定的接货意向。基于此,预计短期内2505合约在1150元/吨价位存在较强支撑。中长期来看,如果产销持续走弱,2505合约价格将随之下行。
当前玻璃市场供需格局复杂,旺季需求支撑产销向好,但库存高位对价格形成压制。政策端释放需求弹性,但传导存在滞后,高库存对价格形成长期压力。玻璃生产利润恶化推动产能出清,期货市场交割逻辑逐步显现。短期内,玻璃价格或在1150元/吨附近震荡,若需求复苏不及预期,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行。
更多玻璃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玻璃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